崔峦老师说,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教学实施。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文本解读,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败与否、精彩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合理地解读文本内涵,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文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在于教师必须先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点,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试想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作者编者意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甚至偏离主旨,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效果的。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因此品味语言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一定要品味、体悟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的意图,把握作者的思路,感悟作者的情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置身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开发文章,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根本。学生只有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潜心涵泳,咀嚼品味,才能发现文本的无限风景。而开发文本资源的策略是填白和续创。
1. 填白。教材中,有些课文作者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去推测、想象、交流,用自己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以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续创。有好多课文言尽意未尽,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续创,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进行合理的延伸,依据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
这种续创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具有极大的开发空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是对文本主题的升华。
立足文本,活用文本,给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和空间,从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到创造性的阅读,阅读教学就会有锦上添花之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