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997

[ 熊方玲 文选 ]   

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索

◇ 熊方玲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增加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认识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不仅如此,阅读还能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使其掌握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会话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和父母而言,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积极地关注和参与儿童早期的成长过程,并正确地发挥启蒙教育的功能,使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教育相互配合,让他们成长为喜欢读书、终身有读书欲望的文明人,从而让社会处处充满书卷芳香,共同打造一个乐读、善读的阅读社会。
  大量的心理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交际和语言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装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材料贫乏、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枯燥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活动区的环境、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提出问题时,不是简单地依赖教师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如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等,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换并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为幼儿创设“活”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兴趣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
  语言活动区的活动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语言的学习与促进幼儿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正如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的那样,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例如,开展“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幼儿带上问题,去采访老师、阿姨及同伴。幼儿们兴高采烈地行动起来,在采访过程中,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协商、请求、说明原因、提出条件等交际策略,还主动根据对方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从而获得心智情感的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
  1. 自由选择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幼儿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谜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2. 科学幻想式。借《蓝皮鼠和大脸猫》《奥特曼》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 人与物互动式。提供一些固定的操作台,多样可移动的小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如不同动物洞穴图,活泼可爱的动物插卡,幼儿边操作材料边进行语言讲述。
  4. 交往发展式。鼓励幼儿通过小记者、小导游、电视主持人等形式,通过与人交往,促使幼儿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幼儿自身优势、采用“活”的互动式评价
  除了用以往的集中讲评式、个别讲评式、教师总结式、幼儿互评式等评价方法,我们还可采用一种互动式的讲述评价: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实践、教师小结。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幼儿也通过这种评价获得了发展。
  当然,我们在指导幼儿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兴趣性原则。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用书来引导孩子 。如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一岁左右,我们可以给他看《嘟嘟熊》系列丛书,通过嘟嘟熊的故事,孩子养成了吃饭前洗手、按时睡觉等正确的生活习惯。 而在想象力方面,童话故事书是最佳选择,一方面画面美,一方面故事内容好。例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不点丛书》就很不错。
  2. 生活化原则。即充分发挥本园及本班优势,加强对幼儿的语言阅读教育。因为在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现成的“教材”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它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拓展生活空间。
  3. 教育性原则。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或提供的讲解要具有教育性或具有教育性内容。幼儿时期,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们来到人世之后,父母应尽早地为他们创造优良的阅读环境,领着他们踏上第一步阶梯,使他们认识书籍,爱上书籍,从此步入书籍的海洋之中,并且毕生视其为生命的伴侣和导师。”同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应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以及有效的互动式活动评价,使儿童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终身爱读书的文明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幼儿园】

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