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005

[ 戎庆华 文选 ]   

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 戎庆华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后认为,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巧设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 让学生有话想说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苏教版语文教材上的口语交际每个单元都设有专项的训练,而每个训练都围绕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来设计。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练习三《我来说一说》中例举了这样几个话题:班上有同学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父母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星期天参加补习班,孩子要不要参加?广告上说的内容我们该不该相信?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例子是相当“生活化”的,我在上课前,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调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第一手资料。如对待生日的话题,我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为同学过生日的经历畅所欲言;对待补习班的话题,我就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采访一下家长、同学、老师,再联系自己及周围同学的实际想法和社会现实,用图片、视频、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调查过程,其间再让学生配上解说词。这样一来,课堂上再现了同学们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出了他们说话的兴趣,让他们在情景中说话。口语交际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让学生有话可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要掌握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新颖、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例如我在教学《招待客人》这一课时就这样设计:上课前几天我们就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自己招待客人的机会,并让学生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招待客人的过程及感受。上课时,老师扮演客人,学生扮演主人,以此来唤醒学生的记忆,再现当时的情景。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课后我还鼓励本班的同学互相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开展“评评谁是热情周到的小主人”的活动。学以致用的口语交际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
  三、 让孩子们有话乐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是自我实现者,人有自我实现的天性和需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表现自己。他们总想在全班同学面前露露脸,为自己增增光。在口语交际中,我鼓励他们尽情地表达,体验说话的乐趣,增强说话的自信心。例如教《借铅笔》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在森林学校里,山羊老师正在给小动物们上写字课,教室里安静极了,连一向调皮的小猴也在认真写字。突然,“啪嗒”一声,小猴的铅笔断了,小猴急得抓耳挠腮。怎么办?怎么办?接着老师问:“小朋友,快帮小猴想个办法吧。”学生在动画片鲜活的形象的刺激下,语言表达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有的说“它一定很着急,我会悄悄地递一支铅笔给它”;有的说“我会把我的刨刀借给它用”;还有的说“上课不能随便讲话,它可以举手跟老师说,请老师来帮忙” ,等等。接着老师又说,“你能和你的小伙伴把后面的故事表演给我们大家看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个个跃跃欲试。他们尽情地说,自由地说,表演得也很好。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有效的合理的情境之中,学生身临其境必然情感发于胸际,言语流于唇齿。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只做引领,不做好坏对错的判断,一切全由学生自己去体会,然后借助集体的智慧来做评判,相信学生一定会掌握真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土桥中心小学】

口语交际教学之我见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