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寻找改革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体验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接着又让学生欣赏几组草原风光的图片,从蓝天、白云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牛羊……感受草原美景。见同学们被草原景色深深吸引后,就对大家说:“是呀,这么美的景色令人陶醉。那么,我们今天就和老舍爷爷一起走进大草原,亲自感受这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吧。”接着,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会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三、 通过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我认为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常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竞赛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生字认读,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进行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练习课上,相同的题目,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完成,表扬准确率高完成速度快的学生;针对具体题目也可以进行老师读题学生抢答的方式去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
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保持求知欲
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有浓厚的感情,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消除感情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2. 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滨淮农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