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的一位老师上教研课,执教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美丽的丹顶鹤》,三次试教,每次对“无忧无虑”这个词语的教学都不尽相同。且看三次教学的片段:
【第一次试教】
师:你们知道“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很快乐。
生:就是很自由。
师:那丹顶鹤为什么会在黄海之滨无忧无虑地生活呢?
(片刻冷场后,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因为那里的人们很爱护它们。
师:是啊,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也要保护它们,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第二次试教】
师:无忧无虑,请小朋友看这个“忧”和“虑”字,它们都是生字。仔细看看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忧”是竖心旁,“虑”里面也有个“心”字。
师:是啊,看来“忧”和“虑”都与人的心理有关,那它们是什么意思呢?快快查查字典吧。
(生急忙查字典)
生:“忧”指担忧,“虑”应当也是担忧的意思。
师:理解了字的意思,再来弄懂词语的意思应该不难了。谁来说说“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没有可担忧的。
生:就是没有忧愁。
师:那丹顶鹤在黄海之滨不必担忧什么呢?
生:不必担忧猎人的捕杀。
生:不必担心天气的严寒。
生:那里是它们的第二故乡,有适合它们生活的天气和环境。
生:它们有食物吃,生活得很快乐。
……
【第三次试教】
(在第二次试教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
师:是啊,无论是黄海之滨的的人们,还是那儿的气候、环境,都让丹顶鹤感受到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探访一下它们的生活吧。
(一段舒缓轻柔的音乐响起,一组组丹顶鹤无忧无虑生活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
师:你能用“有的……有的……”描述一下丹顶鹤无忧无虑生活的场景吗?
生:丹顶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有的追逐嬉戏,有的休闲散步。
生:丹顶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展翅飞翔。
生:丹顶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有的在觅食,有的在梳理自己的羽毛。
……
师:多么无忧无虑的生活啊,谁能读出丹顶鹤的舒适快乐呢?
三次教学,三种效果,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者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第一次试教者对“无忧无虑”的教学只限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理解,于是只有极少数理解能力强的孩子能准确回答,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在脑子里是空的,或者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种模糊式的讲解只会让多数孩子囫囵吞枣,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第二次,教者抓住“忧”和“虑”这两个生字,从字形到字义,充分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帮助学生先从字的理解入手,再连起来理解词的意思,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生进入二年级,刚刚学会了用音序法查字典。指导学生查查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不仅巩固了学生查字典的能力,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就查字典的好习惯。然而仅仅满足于词语的“语言意义”是远远不够的,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究竟在学生们脑中呈现怎样的画面?这是在有字词典中无法显现的。
而第三次试教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丹顶鹤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们对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也不是很了解,教者通过一幅幅美丽的丹顶鹤活动的图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教者透过“无忧无虑”这个词,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无字词典”的窗,丰富了学生脑中的形象。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这个词以及词语的意境一定会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而学生也体验到了语言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