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年级的语文课,最后是写字时间,习惯性地环视课堂,发现学生写字姿势大都能做到头正、肩平、身直。可仔细一看,执笔姿势五花八门:有的大拇指包住食指,看着吃力;有的四指分家,松软无力;有的握笔太低,贴着笔尖写字;有的扭着手腕,移动费力……
造成这个问题的缘由是什么呢?我想,一方面是低年级孩子小手的肌肉和骨骼发育还未成熟,自控能力不强。现在许多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拿笔写作业,作业量偏大。学生写字时间早、用笔时间长,不利于写字肌的发育,造成了执笔姿势的变形。
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对正确执笔姿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指导。儿童第一次拿笔写字时,没有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许多家长和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写字的结果,作业是否正确,是否写一手好字,认为写字姿势无关紧要,无足重轻,违背了写字训练的客观规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小学生执笔姿势的正确率,关键期在一年级初学写字的时候。因此,教师从源头起就要重视学生握笔姿势的指导,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把握原则。 “识写分开,多识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部分对小学第一、第二学段的识、写字量要求都有所降低。“减量”是为了“保质”,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提高学生写字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首先应强调的是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在教学中要反复地、通俗地向学生讲清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的意义、要求,使学生明确为什么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以激发他们对形成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兴趣与向往。每位教师要充分保证课堂上的书写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完成新授生字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写字时间,让学生在有教师指导的氛围中书写,力求使每个学生不仅书写正确、整洁、美观,而且姿势规范、端正,让书写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二要传授方法。如果说学生认字有时可以“无师自通”,而写字,入学儿童大多是零起点,一定要“有师指导”。教师要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执笔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可先告诉学生执笔要领:“三指捏笔一指挡,两指垫住真稳当。”然后示范:一捏,用拇指的前侧方,食指的螺纹处,中指第一关节的侧上方,三指齐力捏住笔下离笔头3厘米的地方,并使笔杆向虎口方向倾斜45度;二挡,用食指靠近虎口部分的外侧,将捏倒的笔杆挡住;三垫,用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垫在中指下边,成自然弯曲形状。一般说,学生在写字时大拇指与食指的捏笔是个关键。为了突破这个难关,我们可以在执笔姿势上要求“虎口画个圆圈圈”,要圆圈,大拇指、食指的两个关节必须向外弯,而不会向里弯,不会向笔杆方向靠。编成口诀,朗朗上口,学生熟记成诵,写前诵读,再加上教师示范,天长日久,耳提面命,学生会逐步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
三要强化指导。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要严格训练,持之以恒。为了巩固正确的姿势,形成良好的执笔习惯,教师必须在学生写字时进行随时督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指导。学生执笔的错误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加强个别指导,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纠正。同时要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励。小学生初步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后,教师要因势利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训练,通过提醒、互评、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指导,促使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要注意反复抓,抓反复,直至成型,使正确的执笔姿势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开花”,以达到“习惯定势”,在行为上呈现自动化的特点。
四要共同协作。正确的执笔姿势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争取多方面的配合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正确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随时注意纠正孩子不正确的执笔姿势,充分发挥家长在写字训练中的作用。同时,小学的各学科都有书写作业的要求,因此,所有任课老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对学生执笔姿势均要给予重视。大家沟通协作,齐抓共管,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只要我们的教师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不失时机地从源头抓起,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