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0031

  

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 胡 健

  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意义深远。但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在操作上又有相当难度,本文试从策略的角度,结合实例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首先从三个维度上确定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绝不是空洞的。我们在实践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从五个方面来实施,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用“认知率”评价学生,首先确定学生应该当堂掌握的知识,然后通过观察估算或测试计算全班有多少学生“认知”了,认知了多少。
  技能目标用“利用率”评价学生,首先应该确定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的技能,然后通过观察或测试计算全班有多少学生“利用”了,利用了多少。
  智能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中体现,用“互动率”评价学生,首先确定师生互动应该用多少时间,生生互动应该用多少时间,然后通过观察估算或统计计算实际使用时间占应该使用时间的百分比,有效互动的学生百分比。
  情感态度目标用“投入率”,根据教学内容,首先确定应该有多少内容点师生应该“投入”情感态度,然后通过观察估算统计实际有多少学生投入了。
  价值观目标用“认同率”,根据教学内容,首先确定应该有多少内容点渗透学科思想、学科观念教育,然后通过观察估算或统计计算实际上学生“认同”了多少点,有多少学生“认同”了。
  通过这五个方面,我们把三维目标在操作上细化量化,便于实施和检测。如我们开展的“让我们看海去”综合学习活动,其内容有学习《蔚蓝的王国》,到吕四渔场采风,去海边踩文蛤等,确定的目标是:
  1. 知识: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朗读的知识。认知率100%。
  2. 技能:欣赏散文诗和朗读作品的技能。利用率100%。
  3. 智能:学生互相提问、答疑,共同点评,发展智能。互动率100%。
  4. 情意: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寄托的美好情怀。投入率95%。
  5. 观念:对大海的热爱与陶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认同率95%。
  二、 建设适合学生自主、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习平台
  综合学习活动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在共同参与过程中,学习者了解合作伙伴,学会交流合作,彼此尊重、理解、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这就要求在综合性学习中搭建合适的平台。
  综合性学习的平台,主体性是第一位的。教师与学生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师生进行对话,应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
  我们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话实说”,定期举行,每一期都要先确定话题,然后师生共同对话题发表看法,对有些话题还进行辩论比赛。每次话题的确定,多是由学生提出关心的或是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再从论辩性的角度作出选择,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比如“我说我班”系列、“我说我家”系列、“我的老师”系列,还有 “我看校园流行语”“绅士、淑女可取吗”等。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平等地发表看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有时候,干脆就采取正方反方的辩论形式。尽管双方不一定能够说服对方,但学生在平等对话中的收获则是巨大的。
  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控制度相对较低,而学生的自主度增强。教师在学习活动中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其对学生的影响更多地是通过示范来进行的。在“绅士、淑女可取吗”活动中,教师首先宣读《绅士宣言》,为学生提供范例,也为他们提供资源。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自组织的形式,自组织系统新结构和功能的产生完全取决于系统内部,有别于他组织系统内部的秩序结构取决于外部命令,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应该利用自组织的效应,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判断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引导与服务。
  三、 构建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模式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态是非线性、“场性”的。如果我们以“场”的视角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当为教学问题场、教学情景场、教学情境场、个体意境场、个体意向场的嵌套层叠、和谐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学生在和谐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场”是客观事物和氛围,“境”是主观反映与感受,“情”是对“场”的感知和体验,“意”是对“境”的升华和领悟。“场”与“境”、情与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还是以“让我们看海去”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为例来作说明。在学习《蔚蓝的王国》之前,教师通过提问形成教学问题场,这是利用学生的认知与教学资源的落差形成的。接着播放一段表现大海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心目中的大海,并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大海。这是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这种情境场是想象的,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场。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讨论作者笔下的大海、作者的梦并指导朗读。这时,教学问题场、情景场、情境场嵌套层叠,学生的情感必然受到冲击,自然会形成个体意境场,而且会生成新的问题场,从而实现个体意境场向个体意向场的转化。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吕四渔场,满足意向场的实现,再次让情景场、情境场、个体意境场嵌套层叠,但这时候与课堂上所形成的意向场相比,已经大大加深了,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四、 开发广阔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一般语文课堂教学的很重要的特征就是跨学科的整合性,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首先是要因地制宜,每一个地区,甚至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南通被称为“近代第一城”,社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清末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南通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我们开展了“寻访开拓者足迹”学习活动,带学生去全国第一所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大生纱厂、更俗剧院等创业旧址,感受创业的艰辛和给近代南通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这些人文资源中汲取营养。我们还设计了“我为来宾当导游”活动,学生评出“校园十景”,并自己撰写解说词。这些资源都是从本地、本校开发的。
  其次是因时制宜。时代在发展,学习资源也与时俱进。特别是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必然走进语文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多彩,轻点鼠标,大千世界尽收眼底。“班级主页人人做”是一次综合学习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或编辑材料,或版面创意,或动手制作,内容充实,版面美观的主页做好了,同学们又分工维护,教师无需多参与,网络就是最好的老师。
  再次是要走进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我们不能忽视身边的生活这一最好的资源。在推普周活动中,学生组成调查小组,调查本地普通话普及的情况,写出调查报告。学生组成错别字检查队,上街查找不规范用字,反映给有关部门。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不仅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随着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不断加深,其对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作用也会日益显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

例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