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9958

[ 郭敏嘉 文选 ]   

管理求实,教研求真,追求实效

◇ 郭敏嘉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学校教育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高耗低效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基于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质,教学工作应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让教学必须有效,并力求达到高效。因此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课堂效率从而降低教育成本,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兴校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沿着“管研结合”的途径,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经过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在我区进入课改实验区前后,学校办学理念转变,教师观念更新,人人积极尝试新方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师生素质普遍提升。实践证明,唯有“精细的管理”,才会有“精致的过程”,也才会有“精美的成果”呈现。管理求实,教研求真,全心全意地依靠并带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一、 教学管理关注过程,讲究效率,实在、规范、细致的管理赢得实效
  1. 加强 “责任备课组”建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有效的组织是“研”的载体,必行的制度是“研”的保证, 为了发挥备课组的导向功能、合作功能和培养功能,学校规定了“责任备课组”的任务和教师参加活动的刚性指标要求。要求每次活动,选研一组教材,议教学目标,议二度开发的内容,议教学设计,议作业设计。在备课组的建设中,我们逐步形成了“重过程、重合作、重评价”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备课组责任备课制度及评价机制,在整个过程中实行跟踪管理,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定期深入各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指导、督促备课组工作,使备课组工作落到实处,在细化的过程中凸显全组教师的责任意识,促使备课组内的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我们开展了旨在培训组长强化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多项基本功训练的“备课组展示教研过程”的活动,要求组内教师选同一教材,集体备课、轮流试教,要求主备人说课、集体互研后最后定教案,然后定人上课、说课、评课,向全校教师展示合作互研的全过程。这种“一课多研”活动的开展使备课组内“研”风甚浓,“研”落到实处,他们早已习惯随时随地交流教学中的得失成败以及所思、所悟、所惑,办公室里、走廊上、会议室甚至校长室到处都能见到他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的身影,到处都能听到他们为某一个问题争论、请教的声音,我校“一课多研”的教研方式让每位教师在听课、评课、反思中进行观点的碰撞,智慧的互补,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实现有效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 完善教学全程监控机制,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
  我们制定了监控教学全流程的《红旗小学教学工作质量干部责任管理要求》。《要求》规定,管理干部根据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求做到四结合:“做与思结合”“管与导结合”“导与研结合”“研与训结合”。《要求》明确了干部的责任管理岗位(分管一个学段),提出了各个教学环节管理者的任务和要求。如“备课”环节管理的任务和要求是:有选择有准备地参加分管年段教学备课组活动,一学期不少于2次;每学期要对备课组老师作1-2次指导性的专题发言;不定期地向备课组推荐学习资料;抽样调查教师的备课情况。其他“上课”“作业”“质量调研”等环节,也都分别提出了任务和应达成的要求,同时还将学校薄弱教师与薄弱班级的帮扶计划也纳入各年段统一管理。
  学期末,每一位教学管理干部都得向校长作责任管理的述职报告,并将自己责任管理的档案资料送校长室审阅。校长室组建考评小组,采用“自评、群众评议和校评”三结合的方式,对照期初进行综合评价,并按照“优者有酬”的原则,给优秀管理干部以奖励。《要求》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干部对教学工作引领、监控和协调的作用,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做到管与导、管与研、管与训有机结合,对推进有效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建立“三维立体常规管理巡视”制度,是推进有效教学的保证
  我们出台了“镇江市红旗小学行政三维立体常规管理巡视制”。所谓“三维立体”就是将行政相应分工,从管理常规、教育常规、教学常规三个角度各有侧重地对师生在校一日的常规进行观察与监督,全面了解每天师生常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导、调控、协调与引导,从而规范师生的教学、学习行为,力求做到管理无盲区,提高管理的效率。每月(周)各组都有结合学校工作确定的重点巡查项目,例如:教学常规巡视我们先后就确定过“上课留有5-8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学生课堂专注听课习惯”等巡查重点。一周下来行政会(分管校领导)专门留时间汇总反馈一周巡视记录,查找原因,寻找对策。
  这样一来,行政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了,管理的落实度与执行力也随之增强。
  二、 课堂教学注重研究,追求质量,朴实、真实、扎实的课堂赢得了实效
  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它是实现有效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构建有效的课堂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
  1. 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关注目标的达成
  我校本着“搞小课题、真课题,真搞课题”的宗旨,认真开展了市级课题《求真教育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构建了行之有效的“五步教学法”,即“迁移——定向——探究——归纳——测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并将此成果及时推广,迁移到其他学科,构建语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模式。教师增强了课堂上的目标意识,尤其是能及时关注后进学生“学会了没有,懂了没有”。多年的研究,使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紧扣重难点展开,针对性强,目标达成度高。几年来,课堂教学已明显地在整体上呈现出“朴实、真实、扎实”的特点。
  2.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关注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研究,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有效的课堂必须从有效的课堂管理抓起,必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的习惯。我们将好习惯的培养融入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之中,重点抓“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因为对“三到”习惯的长期坚持不懈的培养,每一节课学生都具有适度紧张感;每一节课,学生的专注程度与听课效率都比较高;每一节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思维严密有序。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从教室旁走过时,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做到目不斜视了。
  培养学生“清”“定”的良好学习习惯。学校每班前面都悬挂着一面钟,墙上贴着“惜时”的校训,时刻提醒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提醒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清”——让学生的作业日日清、课课清。老师手中一本记录本,随交随记,每天做到作业一本不漏,渐渐形成了“上午清家作,下午清课作” 的惯例。因而每节课教师都按规定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时间观念逐步增强,第一时间先做作业,做作业讲究效率。“定”——让学生学会定心思考,认真作业。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习惯好了,课堂效率也高了。
  3. 注重个性化作业的研究,关注作业的有效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必须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科学地设计数学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为了不让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量地被消耗在机械、重复、低层次的作业里,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更为新鲜的学习资源,学校规定备课组教师在用好随教材配套练习的同时,可以选购多种教辅用书,平均每位教师手上至少达到2本(学生不买)。由教师根据本班学情,自行设计练习,同时组内教师互相参阅,可修可改,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老师还尝试了“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存在的差异,课内采取“集中和分组相结合”的分层施教,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组,实行分层作业,课内补差;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分层评价,将教学的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不同的发展。个性化的自编习题集,切实增强了作业设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又使学生从盲目的不道德的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追求有效教学,是我们办学的一种理念,追求有效教学,是提高学校质量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追求有效教学方面,开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于2003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实验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验先进集体”;学校两个备课组先后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教研组; 2006年4月,我校成功举办了镇江市小学数学教学管理现场会;2007年下半年,承办了镇江市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研讨活动;2008年12月,参加了镇江市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校的经验介绍及观摩课获得与会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送出的历届毕业生得到市属中学的高度评价:“基础实,习惯好,后劲足,有特长”。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红旗小学成了市区“内涵深,质量高”的品牌学校之一。但我们深知:追求有效教学路漫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追求的征程中,努力实现新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红旗小学】

管理求实,教研求真,追求实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