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和一定目标相联系的、以现实为依据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一种稳定的想象。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社会、家庭,特别是学校向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那他们就不可能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理想。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到走上违法乱纪的邪路,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从小就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是很幸运的,因为在初中阶段所设置的各种教学科目中,语文学科是渗透理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理想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理想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而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感美、语言美等。许多文章在这样赏析的过程中都有渗透理想教育可挖掘的因素。
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活理想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常认为,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衣食住行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活理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珍惜生命,不随意糟蹋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要激励学生活得有价值。例如在教学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我先用张海迪的苦难人生打动学生,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说一说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发。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不管今后遭遇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又如我在教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还让学生通过文本赏析感悟生命的神圣,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要求学生背诵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我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生活理想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教育,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而且在工作岗位上要清正廉明。例如在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我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又如我在教学钱泳的《治水必躬亲》这篇文言文时,在朗读、背诵和梳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赏析文本,体会为什么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样的一个明理过程,实际上也就渗透了对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
3.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道德理想教育,培养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状况。道德理想是指每个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一个是指自己的道德追求,一个是指社会的道德追求。这两方面又常常是连在一起的。在阅读教学中渗透道德理想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追求至善至美的人格,扬善扬美。例如在教学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时,我用歌德的一句话“如果两个人争吵起来,错在那个比较聪明的人”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回答本文围绕“宽容”论述了哪几个问题。接着让学生围绕论述的三个问题分别研读。最后请同学们说出歌德的话中那个比较聪明的人错在哪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在文本赏析中,学生的“宽容”人格也在得到培养。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让学生赏读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在语言的流淌中,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成就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也让学生懂得了父爱的深沉,体味到亲情,体味到美丽,学会了感恩。
4.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社会理想教育,培养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是社会的设计与个体的追求的统一,亦即社会的理想与个人的社会理想的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社会理想。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社会理想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将来报效祖国之志。例如我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让学生阅读文本,赏析文中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话和对小弗郎士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蕴含其中的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实际上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又如我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课文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实际上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社会理想教育的熏陶与渗透。
二、 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理想教育
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独特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有其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写作训练作为最直接的学生与老师的心灵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1. 让学生认清自己,学会反思。例如在命题作文《这就是我》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勇敢地介绍自己,一方面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逐渐成长。这样,作文的过程也成就了学生自我理想教育的过程。
2. 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会生活。例如在《中学生应不应该谈恋爱》《中学生上网到底是弊大还是利大》等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正反两方面摆出理由,达到对问题认识的客观和公正。这类问题不单单是作文问题,而且关系到学生怎样生活、怎样成长。这样,作文的过程也教会了学生怎样对待生活。
3. 让学生关注别人,学会担当。例如在《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围绕中心论点,收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进行论证,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三、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理想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广阔空间,同时也创造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契机。
1. 经常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如朗诵、演讲、讲故事、排演课本剧等,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集体融合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乐趣,激发生活热情,使他们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能够适应环境、乐于与人交往的心理。同时在活动中,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必须看到本组成员的优点,能相互取长补短,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
2. 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促成学生健康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在活动中,学生是很注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尊重学生人格,体验学生处境,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那么学生既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能形成积极的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康的理想得以形成。
综上所述,把理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理想教育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理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树立高尚的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图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