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真情
以往的谈论作文教学的研究文章大多都是谈写作方法,其实好文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取决于一吐为快的那份创作激情。尤其是许多初中生在作文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一到作文课,一声叹息之后就是应付,很难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写好作文,对初中生来说,首先不是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应该是对生活的认识、积累、评价。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从“走进生活,抒写真情”的角度切入,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能力,为今后作文、做人奠定初步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走进生活,书写真情”,我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写作时诉真情说真话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看看我们学过的文章,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景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如《出师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报先帝知遇之恩的深情和对后主的殷切期望;《背影》抒发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真情……由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不妨先让学生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事实告诉我们,写作文有了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文章富于永久的生命力。
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但切不可为文造情,现实中许多学生作文所发出的那些虚情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大多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生活处处有真情,根本不用去造。如看到母亲给自己做了可口的饭菜,而母亲却吃咸菜会心头发热,这就是真情;又如因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而懊悔不已,痛心疾首,这也是真情……就看你如何去发现,去捕捉人间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多年前的话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在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加大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力度,其次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朴实无华的生活,学会阅读生活,实话实说。
二.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就必须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细致的观察生活,充分深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学生要学会做生活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心人生,留心身边的人和事,满腔热情地去拥抱生活,用细腻的心去寻觅真善美的价值,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只有当某事从内心深处触动了你,成为你的灵魂和意识,你才能敏锐地感受和概括这方面的人和事。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极的思考生活,抓住人物的特点和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平常小事中隐含的意义,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对生活的真善美要热情歌颂,对生活的假恶丑要无情地鞭挞。总之,学生只要学会了真心实意地去关注生活,那么,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街谈巷议、都市风光、田园野趣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源泉,只要对生活的观察由被动、消极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就能写出情感真挚、思想真实、个性真切而颇有悟性的文章来。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兼容并蓄的过程,更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培养学生学会写真话,抒真情比教会学生运用技巧更重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个性化的写作灵感,撰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悟人生,才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因为写真话,抒真情的作文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如果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从实际中去改进,那么,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张永伟,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