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222

[ 高秀玲 文选 ]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 高秀玲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趣味层生、百阅常新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阅读 语感 朗读 感悟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识字、写字、写作及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在读书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和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道理是相同的,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
  但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读书只能使他们厌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范读、齐读、领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文本的需要和本班的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这样读书就不觉得乏味了。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望更强,他们特别喜欢分角色读和表演读。记得在学习《酸的和甜的》这一课时,我请同学到台上来表演狡猾的小狐狸,张涵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在分角色朗读时,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争着抢着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而课文内容也就在这热热闹闹的读书声中不知不觉刻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传统教学中所采用的,先让老师范读,再让学生模仿读是很有科学道理的。教师通过融情的范读,把平白的文字化作一个个饱含感情的音符,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谱写成一首首叮咚作响的歌曲,连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这不但对学生进行了语感的训练,而且也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会在模仿中再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范读的准备。《一株紫丁香》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崇敬之情。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舒心的笑容,当读到最后一句“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时,我提高了语调,脑袋也不经意的随着韵律晃动,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眼角的笑意更浓了。孩子们也受到我的感染,他们也深情的读起了课文。
  根据不同的文本需要,把范读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在上课时我发现,对有些课文,只要我说一声“请打开《****》一课”,学生的小嘴马上就跟着书本打开,根本就不听我范读,也不听我的要求,兴奋的读个不停。开始我很生气,认为他们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于是我就大声的强迫学生们停下来,听我范读之后再让他们读。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被我限制了,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在这之后,我改变了教学策略,根据不同课文的需要,把范读安排在不同的环节上。对于那些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课文,不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作为教师,在个别处加以引导就可以了。这就是说,范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只要发现读得不够好的地方,进行适时的范读指导,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注重的是语感的培养、思想的感悟,注重的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有对阅读的种类、数量作了具体的规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根据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多组织一些读书活动,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增强学生的积累意识,强化对好的篇章进行背诵要求,以便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他们记忆的能力和习惯,慢慢养成阅读的良好品格。
  总之,阅读过程是一个体验、品味、感悟、联想、互动互生、趣味层生、百阅常新的学习过程,阅读,使孩子们对文章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阅读,丰富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的想象力,也使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要充分调动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阅读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秀玲,教师,现居河北大城。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心得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