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187

[ 董宏伟 文选 ]   

文言文教学学法指导

◇ 董宏伟

  内容摘要:学法指导要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规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用,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 教法学法 指导
  
  文言文距离我们今天的年代久远,但其中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学生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许多障碍,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能够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印象深刻、把握重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这就需要改变我们教学中呆板、沉闷的现象,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学法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和知识的巩固率。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法指导要渗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好的方法,如一叶扁舟载着人们驶过风景秀美的千重山峦,领略到奇异的景象;有时也如一盏明灯,为黑夜行走的人指明方向。
  让学法成为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深入挖掘他们发明创造的潜能和热情。
  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形、质兼美的特点,学习时应首先加强文言文诵读学法指导,这无疑借鉴了传统的经验式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在对文章材料的不断感受中领悟要义与规律,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然后渐渐地升华为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说话能力。同时,又避免教师大量讲解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不断揣摩着文章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这是一种目视其文、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长期坚持,就会培养较强的语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言基础。
  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质疑问难因势利导,突出诵读的作用,使文言文的学习有章可循而不机械呆板,形式多样而又具体实在,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设计整体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提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系列性和规律性,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居高临下地解决疑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要兼顾问题的阶梯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都能积极主动地探讨问题,钻研知识,提高全员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带有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升拔,为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学法指导要注意强化主体意识,调动积极性
  学法能否发挥作用,与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教师的学法指导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现成的资料、工具书以及教科书去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指导学生运用提示、注释及工具书等,掌握作家、作品、年代等,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章,养成“书不离手,手不离笔”的动手、动脑的好习惯,让学生从现成的信息中筛选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应获取哪些知识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自由民主的天地里,乐此不疲。
  三.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教师在实施学法指导时,要较为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类型,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诱导,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学与行的结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启发其独立思考而不代替做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独具慧眼,具有一颗包容的心,既不偏袒优异学生,也不嫌弃各方面有障碍的学生,要以诚相待,向学生伸出援助的手,做学生过河时的舟楫,助他们一臂之力,使他们能够顺畅地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也许正是教师平凡而高尚之所在吧。
  另外,还应从文章出发,不同文体、不同写法、不同难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不应千篇一律,教师对学生从方法的选择到方法的掌握和运用都要有所不同。
  
  董宏伟,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文言文教学学法指导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