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183

[ 郑娟娟 文选 ]   

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

◇ 郑娟娟

  内容摘要:教授文言文,既要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现状 对策与方法
  
  当前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针对文言文的这一现象,教师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培养兴趣 激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必须用激情去感动大脑,培养对课文的兴趣,从而满腔热情地去读它。找寻自己与作者之间的相通点,缩小自己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培养自己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即用心灵去解读。在读中去领悟、体验、揣摩,加深对课文关键词的感知,挖掘文章中潜藏的美,让课文中的精彩来打动自己,从内心深处培养对文章的爱,然后怀着激情去品读它。如教《孙权劝学》时,本人先出示了对孙权的一段评价:“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拘赫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让学生说说吕蒙是怎样的一个人?激起学生的兴趣。再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深入人心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民间故事,说说影视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这样,就拉近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激发对课文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去读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方法 激活课堂
  教好文言文除了平时要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方法外,因文设计的教法才是科学有效的。它应与现代文教学一样——教无定式,但又有法。这是因为文言文也与现代文一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我认为串讲法和评点法最为有效。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以串讲法为主的串讲课效果比较好。所谓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如教初一的《论语六则》,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学文言文,加之这些孔子的语录含义深奥,本人便设计成串讲课。使用串讲法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该串的串,该讲的讲。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诵读 培养语感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得越多,越能触类旁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科学背诵。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教师要范读,必要时还要领读;学生要有集体朗读,还要有个别朗读;可读全篇,亦可读某几段、某一段,还可读某几句、某一句。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要有目的的反复读,一直到能背诵为止。
  四.辅助媒体 拓展思路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如果能采用一些音乐、视频、图画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会起到良好效果。如《桃花源记》一课,课文比较长,背诵有一定难度。我就采取了配乐朗读的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我们既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拓展更广的更实用的空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有利因素,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同时在精神上也能获得熏陶。
  
  郑娟娟,教师,现居河北邯郸。

文言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