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写作是学生个性的自由驰骋,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个性,是作文的灵魂,是文章真正生命之所在。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写作 个性 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注意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因此,在作文教学时,应创设多种情境,蕴育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由作文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用鼓励批改,用微笑评讲,让每个人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
一.创设情境,蕴育个性
1.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智力活动的润滑剂,是写作活动的动力和催化剂。学生的写作必须在一种心理感到安全,思维自由,乐意参与,情绪高亢的状态下进行。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或为应试要求的得分点而作,或为迎合老师的要求而作,没有主体的真话、真情、真感,忽略了学生个性差异,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只有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写作氛围,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尊重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写作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写作的欲望,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才华迸发出强烈的火花。
2.感受多彩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要张扬个性,必须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日记交流会”、“快乐大本营”、“可爱的家乡”、“读书报告会”……为学生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诱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还应把学生的眼睛培养成最灵敏的高科技摄像机,多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带他们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尽情的拍摄那新颖别致的建筑,鬼斧神工的石崖,千奇百怪的动物,婀娜多姿的花草,静谧质朴的田园……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这一过程是心的体验,是灵感的升华,是个性的沉淀。生活是写作源泉,是学生们个性得以萌芽、生长的肥沃土壤。只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才能让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培养能力,张扬个性
1.自由选材,拟题。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因此,命题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尽量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事物,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写自己之见,抒自然之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自由的日记写作给学生创造了写作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它不在乎篇幅的长短,不受体裁、内容、表达的限制,想写就写,不拘一格。在日记里有学生初涉人生的体验,有小试牛刀的回味,可以宣泄衷情,可以描绘人生,可以形容世故,可以揭露丑恶。一篇篇日记仿佛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成了学生流露真情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以不断的经常的持之以恒的指导、帮助、鼓励和鞭策,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习惯得以巩固。
2.展开想像
《课程标准》中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在作文创作中要通过想像把情感、感知联贯起来,让各种因素像交响乐一样组织在一起,感知的激发、情感的鼓励、理性的引导,都融于想像之中,让记忆中的东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意象。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二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原料,三可以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1、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发展个性的有效途径。平时应注重多维性训练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避免作文千篇一律,使个性更加鲜明。如出示几个词语“空中飘着雨丝、柳枝在风中摆动、在路上、我”,让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这些词语扩写成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有的抒写了雨中情,有的叙写了发生在春天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有的写了一首赞美春天的诗等,这种练习启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词语,开阔思路,训练创新能力。
2、自由联想
教师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充分发挥联想和想像去寻找并建立事物之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如通过联想,在横线上填入与前一个词语有一定关系的名词,把第一个词语和最后一个词语联系起来,并用这些词语构想一个故事。
示例:雨伞—(老师)—(教室)—(粉笔)—黑板
故事梗概:外面下起了大雨,陈老师撑着雨伞来到教室,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体育课改上数学。
练习:电脑—( )—( )—西瓜
3、读写结合
许多名家进行创作时,在许多地方都会留有空白,让读者去体会、想象,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一个情节:大字不识一个,连书名都念错的阿长竟买到《山海经》。她是怎样买到的呢?这对我们读者来说,都是一个谜,于是,我就让学生作大胆但不脱离现实的合理想像写一篇《阿长买<山海经>》。大家思维非常活跃,写出的情节多种多样。有的用第一人称写,我如何一路问一路找;有的以书店的老板或伙计的视角写,写一个乡下妇女如何来买书……学生的想像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欣赏评价,激励个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适时的肯定往往胜过一大堆的指指点点,它让个性充分地发展。
1.适时的肯定使个性成长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求知的孩子,他们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特征还显得很幼稚天真,缺乏应有的经验积累,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倾情投入,用心赏识那些源于真情的个人感受和体验。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充满个性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要给予肯定;过激的、偏颇的,教师切不可轻易否定,简单指责,甚至嘲笑、讽刺,使学生失去“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导致不敢多说、多想,不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敢有自己独到的个性。
2.不断的激励使个性升温
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因此,我十分注重激励,采用多种形式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举办展览。定期把学生的日记和优秀习作放在学校的橱窗里,或选登在班级的黑板上,供同学们阅读借鉴。编作文选。每次作文,通过学生自荐和老师确定的办法,选取3-5篇优秀的文章或进步较大的习作,让学生誊写,最后结集成册。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录用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还可以自主地成立文学社,鼓励学生多投搞并积极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等。这样让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有了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他们产生成就感,从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写作。
赏识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的提高,作文本无定法,成功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学生的意愿,爱护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喜欢在此放飞思绪,自由翱翔。
吕成立,教师,现居浙江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