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统的作文批改模式为全批全改,具体到每篇作文,从标点符号、错别字到文章的语句与内容,都一一涉及,这种批改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可也必然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本人认为,在作文批改时,指导学生通过互改作文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互改 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很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批改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法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这其中,学生互改作文的方法便逐渐被许多老师所运用。一般做法是将此班作文与彼班作文互换,每位学生改一篇别班同学的作文;或将本班同学分成若干人数相同的小组,组与组对调,每位学生改另外一组某同学的作文;再或者就是学生自己将作文与某同学互改。然后,教师随机抽取或有意识的选取部分同学作文进行精细批改,以把握基本状况。
这种模式这些优势虽然逐渐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认可,然而,实践之后,我慢慢发现,它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批改质量得不得有效保证,而且批改标准也难统一。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重视别人的作文,有的评语写得很随意,甚至完全文不对题,缺少有效的监督。再次,学生的热情有限,偶尔这样还行,长此以往,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对此,我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以下措施:1、每次作文,确定一个写作重点,学生就以这个重点来批改作文,也可以顺便改错别字、病句及其它。2、每位同学改完作文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要对自己的批改负责任。3、教师每次选取部分学生作文精改,做到每次所选取的作文,好中差三类都各占一定比例,以保证每次改的作文都有代表性;同时,必须保证每学期都要改到所有同学的作文,每人至少一篇,做到尽量公平。4、学生若对别的同学的批改有不同意见,可以和该同学商量,也可以直接送给教师,当面单独商讨。这样实践了一段时间,我感觉效果不错,学生也相当满意。然而,我总感到还缺点什么。教师虽然得到了部分解放,但学生的自主性还没有完全体现,而且学生们的意见仍然不少,主要集中在对同学的批改意见上。另外,每次作文,不少同学都感觉意犹未尽,改一篇作文还未尽兴,同时对别人的评语又不尽认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受网络论坛跟帖的启发,在小组互改作文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跟帖式作文批改法”的实践。“跟帖式作文批改法”是小组互改作文模式的提高和发展。具体做法如下:将全班同学按写作水平高低分好、中、差三档,在每档同学中2—3人组成一个小组,再交叉组合成每组6—8人的大组。这样,全班会分成若干个总体写作水平相当的小组,然后每组同学选一位负责任且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每次作文写好后,由组长统一收齐,然后将每位同学的作文按序让本组其他同学轮流批阅。其中,每篇作文的第一位批阅者只负责批阅作文本身;后面的同学除批阅作文外,还可以就上位同学的评语进行评价;而批阅过的同学还可以接着别人的评语进行再度甚至三度四度评阅;文章作者也可以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写作体会和如此写的原因,甚至可以根据同学们的批改意见,写出作文的修改稿,再请大家就修改稿进行点评。另外,大家也不一定就局限于本篇文章来谈,所有涉及到写作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此交流。跟帖式评语是本组同学交流的平台,大家在上面可以自由的交流、辩论,没有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遇到典型问题,组与组之间可以交流,也可以约请教师参与。然后,每组上交一篇典型的争论较多的文章由教师批阅,同时,组长上交一篇本次作文批阅情况说明,记录一些典型问题及特殊情况。每次作文,教师按序选取一组精批细改,保证每学期要选到每组作文。教师综合所改作文的具体情况及各位组长上交的情况说明,做好本次作文讲评。这样的讲评极具价值,它能够充分反映本次作文的真实状况,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意义更强,更有针对性。为了保证学生批阅的质量,每次写作只确定一个写作重点,教师事先介绍一些常规的批改文章的知识,组长做好监督和情况记录。这样实验了一段时间,师生普遍反映很好。
钟伟方,教师,现居广东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