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217

[ 许艳红 文选 ]   

阅读经典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 许艳红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经典是人类优秀思想的记录与保存,是当下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是生命智慧教育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阅读经典,在经典阅读中进行实现素养提升。我们应帮助学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阅读经典 素养 提升
  
  一项中学生阅读经典情况调查中显示,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比例低,很多学生表示由于学业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很少花时间看经典著作。而另有许多学生的业余时间主要花在网络上,而上网的主要活动是网络游戏或音乐影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自我封闭。
  一.经典阅读的意义
  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髓。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回归经典阅读,方能更好地滋养学生灵魂,推动学校德育进程。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书序言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然而,由于升学的压力和整个社会功利化等众多冲击,很多中学生对经典阅读缺乏兴趣,而以快餐式的大众文化作为阅读对象。回归经典,提升学生素养已非常迫切。
  二.回归经典阅读,实现素养提升
  首先要创建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回归经典名著阅读。举办各种团体活动,诸如名著名篇讲座、校园文化节、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读书感受、品味经典意蕴、促进互动学习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怀,从而变刻板说教为无声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其次要加强教师素养提升。
  有调查显示我国教师读书量为人均每年0.7本,名著阅读更是少之又少。维护经典作品的地位,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课程也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素养,在经典阅读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让学生处于主动阅读状态。
  第三,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在阅读感悟中提升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读写热情。
  以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阅读为例。鲁迅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的比率最重,是选文最多的作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先生,对中国旧文化有着深邃的洞察力。但是由于鲁迅作品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时代背景等诸多原因,学生对于鲁迅作品的学习总停留在表面,甚至有学生对鲁迅作品形成误解。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己的思考判断能力及语文素养,我们介绍了许多文章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如陈思和的《再谈鲁迅骂人》,孙郁《被亵渎的鲁迅》等,让学生更深刻感受鲁迅的伟大人格。外国作品《我的呼吁》《我有一个梦想》等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生活方式的选择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向感情趋于冷漠的现代人传达了一种甘于寂寞、为了真理、兴趣、理想不懈追求不惜奉献甚至牺牲的精神,对当今生活条件优越的中学生来说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配合课文阅读,我们组织学生阅读了《甘地传》,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思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德育的目标。
  学生回归经典感悟很多,在自己的随笔中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文字:
  “静静读完你的文章,心中有种说不明的感觉。有酸楚,为这人间的不幸与坎坷;有欣慰,为那不曾消逝的爱心;有欣喜,为文章中多处出现的感人细节。”
  “蔚蓝色的天空下,一群白鸽飞过。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手拿橄榄枝,用‘同一颗心’欣赏着美丽的彩虹。‘种族歧视’‘肤色歧视’被大雨冲得不见踪影。”
  “生活当中,我们的父母也不正是像男主人公那样吗?他们默默地承受一切,把一切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的父母正在以不知有多强的忍耐力去听我们发牢骚,不知有多大的胸怀去包容我们对他们的伤害,而我们却不自知。”
  回归经典阅读,寓素养提升于经典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许艳红,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教师。

阅读经典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