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214

[ 邱碧雯 文选 ]   

自主阅读中应以生为本

◇ 邱碧雯

  内容提要: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指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能动性以及独立性。
  关键词:以生为本 自主阅读 主体性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视野的开拓,智力的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就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优化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粗浅探索。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成功的要素,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心理学也认为,人的认识是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规律的。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课文有了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对以后的深入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从CAI课件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图片、录像、声音、文字等资料,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加以点拨,在直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陌上桑》一课,我从多媒体课件中选取了一组画面:太阳照在秦家楼,罗敷采桑美貌,行人注目,使官谢罗敷,罗敷夸夫婿。通过一系列的画面来展现故事情节和故事细节。学生边看图边议论: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谁?她在干什么?她长得美不美?那些人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使官在干什么?罗敷反应如何?为什么她要夸她的夫婿?在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他们自己看书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阅读所收到的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三.指导质疑,引导探究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问题和疑惑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激发学生自己质疑问难,并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达到释疑。这是比教师直接回答要高明得多的举措,不仅克服学生的被动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能力得以提升。指导质疑,可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文学作品是灵动鲜活的,需要我们不断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在解读同一文本时,不同的切入点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应要求学生敢于对教科书中现有观点大胆怀疑,或从另外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对文言《狼》一文的分析,教参上我们把狼比喻成狡猾贪婪的敌人,面对敌人,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然而,此文的价值却不止于此。今天的学生用新的眼光来解读,“狼”就意味着各种诱惑,各种困境,想吞食我们,毁灭我们,我们要拿出百倍的勇气来应付,才能冲出险境!古今沟通重新解读,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内化。
  
  邱碧雯,教师,现居广东博罗。

自主阅读中应以生为本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