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175

[ 徐海龙 文选 ]   

通过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率

◇ 徐海龙

  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习效率,其中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和迅速理解,想象情境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关键词:情境 创设 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它的效率主要体现在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目的。教学中我们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我把它大体分为两大类,即直观情境和想象情境。其中直观情境又分为图像展示、音乐渲染、短剧表演等。
  一.直观情境,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和迅速理解
  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具体可视、可听、可感的东西,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所学,提高教学效率。
  1.图像展示——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中的内容,尤其是某些抽象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非常适合运用图画、照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月下荷塘的画面,静静的月色,薄薄的青雾,像笼着轻纱似的梦,叶子和花,淡淡的云,朦胧的树影和月影,幽雅而宁静,这样荷塘与月色水乳交融的享受,自然而然就把学生带入了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显然,语文课上利用图像展示可以打通语言和图画之间的界限,从而为学生在文字与形象间架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调动了他们多种感官,锻炼了其思维能力。
  2.音乐渲染——音乐是一种可以跨越国界、跨越古今的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结,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对课堂气氛的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选取的乐曲一定要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对应协调。如在教授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这篇文章时就可采用了音乐渲染的情境创设方式,在引导学生阅读了文本,感受了罗素的博大胸怀和崇高人格后,适时地进行拓展,播放了祖海演唱的《为了谁》这首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我们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人格,这样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人格熏陶,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
  3.短剧表演——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度进行表演。表演内容除了课本中设定好的戏剧单元,其他课文可以同样尝试改编、排演课本剧。《鸿门宴》《雷雨》《烛之武退秦师》《季世将伐颛臾》《渔父》等都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排演课本剧的方式,营造情境,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表演带动阅读理解,促使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和原作主旨。
  二.想象情境,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想象是指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人们通过想象可以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创造现实中没有的事物。以将教材作为出发点,有两种进行想象力训练的途径。
  一是使学生通过想象再现教材内容。如《沁园春·长沙》上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图,表现了青年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可让学生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通过想象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这样将文字变换成图画,既依据了课文原有信息,又加入读者的再创作,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是开展扩展性想象活动学习。课堂上围绕教材进行辩论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扩展性想象活动。我们可以围绕《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爱进行辩论,将班级成员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分别推选出四位选手,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进一步深刻的领会、挖掘原作周朴园形象的社会意义。学过《史记》选修中有“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两篇传记之后,可以围绕项羽与刘邦谁是真正的英雄展开辩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情境,我们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以自己过去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意义建构。就像冰心老人说得那样:“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
  
  徐海龙,江苏泗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教师。

通过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率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