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禅宗强调万法归于一心。而中国未来之教育同样以治心为着眼点。在对心之强调上,佛教禅宗和中国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论文试图将禅宗之心运用于现代教育之中。希望能对现代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禅宗 意志 精进
从禅宗“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看学生学习方法。“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是禅宗的解脱方法,也是禅宗的境界,它是方法论和境界论的统一。如何才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呢?笔者以为,就是一切随缘,不急躁,不冒进,不保守,不退缩。虽在尘劳中,尘劳不染;虽居净妙处,净妙收他不住。悟到了此心本来清净,不被外界的幻化所蒙蔽,明白身心是悟道的障碍,体证无知与觉悟是同一个东西,永远超过身心的障碍,也超过无碍(空)的境界,就可以享受物质世界的一切,也可以转过来享受自己的身心,而不再被情绪、欲望所役使。无拘无束,灵活自由。
而佛教禅宗的“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公案恰恰体现了这样的特征。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有源律师就问:“如何用功?”师回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而有源迷惑不解,认为谁不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并认为一般人都会做的事情,大师还需要用功做啥?但慧海解释道:“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吃饭,有百种需索;睡觉时不肯睡觉,有千般计较,所以,这是不同的。”这就是告诉我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巅峰。而要做到这样,非全身心投入,杂念俱抛不可。而做到这样急躁不行,冒进不中,保守不可,退缩不当。
学生学习急躁,情绪紧张,急于求成,必然会导致事倍功半。如冒进而行,必于基础不牢,浅尝辄止。学生保守,退缩。必然缺少创新,思想僵固。既无灵活,又添烦恼,兴趣大减,无成功喜悦。因而学生学习应以慧海之“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为借鉴。凡每做一事定要严格认真。今日之事,今日做,莫向今日惰寸功。不拖沓,不将今日之事托付明天。学生要跟上教师的步伐,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就主要内容生成问题。避免课程颠倒,南辕北辙,语文上数学,英语上物理。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不偷工减量,不应付。认真对待考试,诚实应考。学生如能若参禅,定会收获运水时运水,搬柴时搬柴之莫大的神通妙用;定会在,听,读,记,背,写,考中成就道场。学生若能真以随缘任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要求自己,定会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以禅宗的精进精神看现代学生教育。所谓的禅宗精进精神,就是专注一心,破除我执和法执,超越各种痛苦和烦恼,以坚忍不拔之精神,达到解脱之境界。所谓的精进精神就是黄檗希运禅师云的“尘劳迥异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也是高峰禅师的“若论此事,正如逆水撑船,上得一篙,退去十篙,上得十篙,退去百篙。越撑越退,退之越退,直绕退到大洋海底,掇转船头,决欲又要彼中掌上。如具这般操志,即是到家的消息。如人上山,各自努力。”说得通俗就是意志坚定。而现代学生缺少的就是意志坚定。诚如林乐昌先生所言,中国未来的教育应该在学生的意志力上下工夫。而杜维明先生也说中国缺少意志力训练。很多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智商高,但意志力薄弱。怕苦怕累,无法战胜困难和挫折。因意志力的缺乏,他们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笔者相信,学生如能像佛教徒参禅,“紧把绳头”,逆水不退,必定能在学业上成功。学生都懂得中国古谚“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但学生更应该懂得知而不行,是未知。知而能行,方为真知;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知行不二!如果缺少佛教徒“行”的功夫。所有一切都会幻化泡影。所以学生应该刻苦,刻苦,坚持,坚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要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若能如禅宗参禅者志向恒一,经久不变。以理想为指南,以践行精神为手段,那么寒窗苦读后自然会成绩斐然。
于翔飞,教师,现居吉林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