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209

[ 张巧 文选 ]   

论《没有脾气的男人》的浪漫反讽

◇ 张巧

  内容摘要:《没有脾气的男人》极具浪漫反讽特色。本文意欲从事实与表象的对照、创造与破坏的结合两个方面来论述文本中的浪
  
  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没有脾气的男人》是一部极具浪漫反讽特色的文本。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塑造这个没有脾气的男性形象的同时也揭开了这温顺的虚伪面纱,在让读者看到了这种复杂矛盾的同时,表达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客观认识,实现了情感投入与理性反思的有机结合。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达到浪漫反讽的目的:
  一.事实与表象的对照。
  A·W·施莱格尔在研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提出了“浪漫反讽”这个概念。与传统的作为修辞手法的反讽不同是,浪漫反讽体现的是一种如何观察和表现世界的哲学立场。关于其主要原因,施莱格尔本人解释为“对世界而言,是似是而非的,只有凭借一种矛盾的态度才能抓住其互相抵牾的总体性”。
  《没有脾气的男人》中,作者倾注笔墨于男主人公塞尔斯拜,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丈夫相比,他显得格外独特,在夫妻双方的地位上丝毫无凌驾之势。文中他为妻子披斗篷时的拘谨之态,对妻子的百依百顺等细节都体现了他有别于以往那些自大专制的男权主人公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格温柔的没有任何脾气的男人。然而,作者的浪漫反讽就是意在用事实来明显纠正这一表象,事实与表象之间的对照越强烈,反讽就越突出。
  小说中这种表象与事实确实是不一致的。表面上这是一位性格极好的丈夫,但事实上他并不是像标题所指那样真正的没有脾气,反而却是极度的焦躁不安的。在作品中,塞尔斯拜先生不时当着妻子的面转动那个铸有家族印记的戒指,就像戴得不舒服、不合适,这无疑反映了他内心对这段婚姻的反感与烦躁。虽然他在妻子面前百依百顺,但是这种烦躁情绪却是作为一个事实而客观存在的。在他上楼为夫人去斗篷时,放声高歌的女服务员见到他后突然放低音调,由此可见他当时的面部表情一定是令人生畏的。作家敏锐地抓住了男主人公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小细节,无情撕下了他性格温顺的面纱,颇具嘲弄之意。这种所谓的表象让读者觉得特别现实,其实不过是在浪漫反讽中反讽者像观察者那样信以为然的东西。
  二.创造与破坏的结合
  作者难以把握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清醒和批判的意识,在自我创造和自我破坏之间不停转换。因此,米克说这种创作“如果是小说的话,就不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兼由作者与叙述、读者与阅读、风格和风格选择、虚构及其与事实不即不离的状态一起完成故事讲述;因此,我们才觉得它是个既像艺术又像生活的矛盾体。”
  《没有脾气的男人》中,作者一边在自己的虚构中为读者塑造一个没有脾气的男人的形象,一边又诉诸理性,不断的挖掘人物形象本身所包含的悖论,作者隐蔽的浪漫反讽就是在这自我创造与自我破坏的结合中完成的。
  曼斯菲尔德的绝妙之处便是在于她不正面写主人公的自大、狭隘等男性丑恶的特征,反而写他的温顺。作者创造了这个对残疾夫人体贴入微的没有脾气的男人的形象,接下来又无情撕毁这个形象,直到我们看到他畸形的一面。他不时玩弄戒指,以示婚姻的羁绊;在陪夫人散步时不忘暗犯心思,剩妻子小憩之时独自溜走;把温暖的两张大床看做两只毫无意义的大船……男主人公这貌合神离的行为就暴露出了他精神上的焦躁与疲惫。男性和女性是统一体的,这个没有脾气的男人给妻子带来的只是更大的伤害。至此,没有脾气的男人的形象彻底得到破坏。在反讽中从中看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家庭生活关系这种复杂命题的清醒的认识。
  作者不直接写男性的自大专制,反而画一张男性温顺的面纱,在事实与表象的对照之中,在创造主人公形象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自我破坏。这种浪漫反讽贯穿文本始末,体现了作者观察和表现世界的独特立场。
  
  参考文献:
  [1]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没有脾气的男人》文洁若译,萧乾校[J].译林,1988(1).
  [2]卢睿蓉.简论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J].名作欣赏,2008(1).
  [3]寇代辉.从《没脾气的人》看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艺术[J].名作欣赏,2002(6).
  
  张巧,华中师范大学2009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没有脾气的男人》的浪漫反讽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