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 ID: 156178

[ 刘娟 文选 ]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刘娟

  关键词: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学习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质疑能力 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了崭新的意义,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质疑能力的先决条件
  回顾我们的语文教育,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把充满好奇与问题的学生变得没有问题的?其实当学生没有问题,恰恰才是最大的问题。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先决条件。“六模块”式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这“六模块”进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认真细致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参与讨论质疑问题。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共享不同学生思考的成果,不断追求新知,质疑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
  二.创设适宜情境,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放下师长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质疑情境的方法,如朗读法、演示法、激发法、比较法等等,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
  三.指导质疑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
  1、指导课前预习,提高知识储备
  学生能否发现问题,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同一个问题能否被发现,这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善于发现,善于提问题,有人则对问题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提高知识储备,如导学案中的读懂课文、识记字词、了解背景知识等等。
  2、小组内根据学习目标、重难点质疑发现问题
  刚一开始,不少学生不知如何提问题,出现问题太大,或者只浮于字、词表面等情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文体结构、学习的重点、难点,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在学案中可以列出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明白,引导学生深入到篇章之中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
  3、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质疑
  关键词语,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第8小节,教学时就可以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引导学生明确“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可见抓住“那时”一词发问,便抓住了文章的扣子,打通了全文的脉络。
  四.妥善进行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互动的,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与所获得的收获成正比,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对待、恰当处理学生的疑问,妥善进行评价,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提问题。
  
  刘娟,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 周宇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