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6021

[ 尹燕飞 文选 ]   

再议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头”

◇ 尹燕飞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以北,是汉语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方言中在数量短语之后常出现一个助词“头”,有学者称之为“表微标记”(张其昀2009)。由于本文认为扬州方言中某些数量短语的末尾出现的“头”,并不仅仅具有“表微”作用,也不同意称其为“标记”的说法,故在此称之为“数量短语后的助词”,记作“头”。例如:
  一斤头 一次头 三遍头
  五步头 十天头 几句头
  扬州方言中的“头”表达的意义是丰富而有趣的。
  
  一.助词“头”的语法意义
  
  1.0 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头”,我们将其称之为“助词”,它在语法上有着特殊的功能。以下通过正面论述和替换比较两方面来论证。
  1.1数量短语后的“头”,它的性质既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中数量短语的前缀,也不同于扬州方言中表示后缀的“头”。
  1.1.1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中数量短语的前缀。比较:
  A.第一次 头一天 前几句
  B.一次头 一天头 几句头
  A行数量短语中的“第”、“头”、“前”都为前缀,其中“第”表示次序,“头”表示次序在前的,“前”表示过去的或较早的。然而,B行的三个短语中,“头”与前面的数量短语并不存在意义上的承接性,而是具有附着性。并且A行短语可以进行任意替换,而B行短语却不行。比较:
  C.第三节 头一个 前几名
  D.*三节头 *一个头 *几名头
  可见,C行中前缀作为短语的结构成分,灵活性较强,由于本身有特有的含义而可以任意与数量词进行结合。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头”却不具有以上的功能,并且从意义上也不独立。
  1.1.2不同于扬州方言中表示后缀的“头”。作为后缀的“头”,用在名词后表示方位,相当于普通话的方位词“里”。比较:
   B.一次头 一天头 几句头
  E.学校头 夏天头 正月头
  1.1.3根据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词类划分的有关内容,他们将助词定义为“凡是附着性强、独立性差、归不进其他各类虚词的词”。
  鉴于这一点,本文将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后的“头”定义为助词。
  1.2明确了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后的“头”是一个助词,它不同于具有前缀的数量短语,那么,从它们分别可以充当的不同的句子成分去考察,我们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里“头”的语法意义。因为“分析语法现象,强调从系统着眼”。
  1.2.1由前缀加上数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可以做定语修饰中心语,而扬州方言中加“头”的数量短语却不可以。例如:
  头一天的工作可真累!
  *一天头的工作可真累!
  1.2.2由前缀加上数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和扬州方言中加“头”的数量短语,两者都可以做状语。例如:
  这事我一天头做好。(只用一天)
  我第一次看见你是三年前。
  1.2.3 扬州方言中加“头”的数量短语可以作表语,而由前缀加上数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却不可以。例如:
  这锅肉烧出来就是一碗头。
  *我不再撒谎了,就是第一次。
  1.2.4由前缀加上数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可以作为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或宾语,扬州方言中加“头”的数量短语却不可以。例如:
  第一个就是你! 这是前三本。
  综上所述,扬州方言中加“头”的数量短语只能做表语和状语。
  
  二.助词“头”的语义功能
  
  2.1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头”将原本数量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改变,顺其自然的我们会想到其对于语义方面的添加和改变。
  2.1.1首先,我们在这里引用张其昀在其《扬州方言表微标记/头0》(《中国语文》2009年第5期)中对于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头”具有“表示数量微小”的部分论证。
  (1)问: 这事要做多长时间?
  答: A.三天吧。 B.要三天哩。C.三天头。
  A答略带揣测语气,这是由语气词“吧”表示的,无言其三天时间之长短的语义倾向;B答带有夸大语气,这是由语气词“哩”表示的,有言其三天时间之长的语义倾向;C答未用任何表示语气的语气词,句子明显带有言其三天时间之短的语义倾向。表微标记“头”的运用相当广泛。例如:
  (2)这肉我不要多,一斤头。
  (3)他家离你家不(=没)多远,(公交车)两站头。
  (4)你非要我去,一次头,下次肯定不去了。
  (5)这歌子(=歌曲) 我教你,三遍头,保(证)你会唱。
  (6)(这棋) 我顶多再有五步头,保(证)把你将死,信不信?
  (7)十天头肯定完成任务。
  (8)那家伙不会(=善于)说话,几句头能把人说得跳起来。
  在这些句子里,“数量+头”无一不带有表示数量微小的语义倾向。仅仅就“头”的语义表达而言,它或相当于副词“仅”、“才”、“就”,或相当于语气词“罢了”。
  2.2本文同意张其昀关于“头”作出的“表示数量微小”的语义解释。但是本文认为,仅这一方面还远不能概括“头”这一助词在扬州方言中的意义;并且,本文不同意张“‘头’的语义表达而言,它或相当于副词‘仅’、‘才’、‘就’,或相当于语气词‘罢了’”的说法。
  2.2.1请看例句:
  (1)这锅肉烧出来就是一碗头,不得(=没有)多的。
  (2)问:我们绕下子(=一下)先去花店,然后再去李老师家。你怎么走?
  答:我就不绕了,一脚头到李老师家。
  (3)中药不苦的,一口头喝得,不要留!
  (4)六级考试啊?他一次头就通过了。
  以上四例中的“数量短语+头”都不是表示“数量微小”。
  例句(1)中“数量短语+头”表示“刚刚好,不多也不少”,是说烧菜人烧菜的火候很到家,一锅肉烧出来变成了一碗。若是表达“数量微小”的意义,就可以说成“这锅肉烧出来才一碗,没有多的。”这就与原句意义不同了。例句(2)中“数量短语+头”表示“直接,没有耽搁”。例句(3)中“数量短语+头”表示“全部,一点儿不剩”。例句(4)中“数量短语+头”表示“一次性成功,没有重复”。
  2.2.2张其昀在解释“头”的语义表达时说,它或相当于副词“仅”、“才”、“就”,或相当于语气词“罢了”。本文认为张的说法是欠妥的,并且认为这里的“头”是扬州方言独有的表达方式,蕴含着扬州人独有的性格特点。
  首先,“仅”表限于某个范围,意思跟“只”相同而更强调。那是如“不仅如此”、“那篇文章我仅看了一小部分”中,“仅”不止表示“数量微小”,更表示言外还有更多。“才”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可是“才”既可以指时间短、数量小等,又可以指时间长、数量多等,如“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就”表示“仅仅、只”,其意义也不可以被“头”替代,如“求你了,帮我一下,就(这)一次”,不能说成“求你了,帮我一下,一次头”。而这句话不能说的原因就在于“头”是扬州方言独有的表达方式,它有着适用的语境。
  请看例句:
  (1)问:这个事你才做好啊?
  答:哪乖哎,我三天头就做好了,因为有事耽搁,今儿才送来。
  (2)这事你才三天就做好啦?
  这事你三天头就做好啦?
  例句(1)中“三天头”确实表示数量微小,但只用“仅”、“才”等副词来表示是不够的,也不贴切。因为在主语为第一人称的直陈式中,主语使用“数量短语+头”带有扬州人性格中自负、好面子的情感色彩,已经不是表达“数量微小”这么简单。
  例句(2)中,两句都表示“数量微小”,但第一句使用“才+数量短语”使得句子带有赞叹、佩服等积极的情感色彩;而第二句使用“数量短语+头”却表达了怀疑、轻蔑等消极的情感色彩。
  于此我们得出,扬州方言中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头”不仅仅表示“数量微小”,它更是扬州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带有扬州人的某些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邢福义、汪国胜 2003 《现代汉语》,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游汝杰 2004 《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其昀 2009 《扬州方言表微标记/头0》,《中国语文》第5期。
  吴继光、李建 1991 《扬州方言单音词汇释》,《方言》第4期。
  
  尹燕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再议扬州方言数量短语后的助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