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不管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和态度。因此,诗歌要把握诗情。把握诗情,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诗词里面写“闲”情的诗歌很多,表面的“闲”而心绪不闲,让我们剥开表面的“闲”走进作者的心灵。
关键词:古诗词 诗情 闲情
闲”情之一:闲静恬淡之情
这类诗词情与景是一致的,透过明丽之景可以看出作者的闲静、恬淡之情。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抒写了春天的月夜鸟鸣涧中的幽美虚静的境界。在空阔寂静的山涧里,桂花纷纷地开,又纷纷地落,夜里春山尤其寂静,仿佛空无一物,素月流泻皎洁的银辉,竟使鸟儿惊觉起来,在春涧中不时发出几声鸣叫,划破夜的静寂。一“闲”字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表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才会有静谧之景。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相互契合而又相互作用的。透过一“闲”字,不仅可以看到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春山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反映作者依恋山居,表现诗人开朗性恪的诗。鲜艳的桃花瓣儿,随着清澈的河水流到遥远的地方,在这异常幽美、景色格外秀丽的环境中居住,自然悠闲自得。“心自闲”是作者山居心境的写照,这种审美观点反映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闲”情之二:闲愁
在一首诗歌中同时出现“闲”与“愁”这两个字眼,看似是矛盾的,实则表现的是作者内心的“愁”情。因而鉴赏这样的诗歌,应抓住“愁”字,从而理解“闲”的含义。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整首词表达的是词人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远离后抒写对丈夫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在抒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此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情感是双方的,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见双方感情之爱与彼此信任之深。词人在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这种愁是最难以排遣的。因而这里的“闲”不是清闲、安静之意,而是一种笼罩心头的深愁,是“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的相思之愁。整首词清丽之景与两处闲愁前后衬映,相得益彰。无怪乎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飘逸,令人省目”。
“闲”情之三: 似“闲”实“愁”
这类诗歌出现一“闲”字,但这一“闲”并不是真正的悠闲,平静,我们应透过表现的“闲”把握作者内心的真正愁情。
武昌阻风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
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
贪看飞花忘却愁。
明明是因被风所阻,无端添了一怀愁绪,可谓心烦意乱,他却说“与君尽日闲临水”,君是谁?指船?抑或指同船的友人?两说均可。重要的是“闲”字,果有那种闲情逸致来临流赋诗吗?没有,这里实愁而曰闲。作者运用委婉的抒情手法,抒写思乡念归之情。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与客有约,但是过了半夜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绵绵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切。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孤独中的苦闷,闲是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诗人失望焦躁之情。
人在孤独焦虑时,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有意弄出响动去打破沉寂,冲淡忧虑。“落灯花”是动作所致,但委婉表现灯芯燃久,期客时长,诗人怅惆失意的形象跃然纸上。
吴红,教师,现居河北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