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5996

[ 孟庆焕 文选 ]   

高中作文高效教学做法初探

◇ 孟庆焕

  内容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新课改要求实施高效创新教学,推行高效作文教学,是实施高效创新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有鉴于此,我们在高中阶段就颇有进行高效作文教学的必要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效教学 探索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多为社会所诟病,毋庸讳言,当下高中作文也有类似的问题,大体有如下表现,从教师方面而言:(一)四平八稳,不会激趣;(二)含本逐末,缺乏办法;(三)盲从应试,不顾整体;(四)理论遗乏,导不得法;(五)手脑懒散,训练量小;(六)精批细改,收效甚微;(七)只种不收,淡化讲评。就学生方面来说:(一)惧怕作文;(二)了无兴趣;(三)懒于动笔;(四)敷衍了事;(五)矫揉造作;(六)数量偏少;(七)不重评讲。
  作为语文教师,要如何教出高效呢?归根结底,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生从小学到高中已写了数年作文,大多水平却不尽如人意,有了写作疲劳,激不起写作的兴趣,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了。一是要给学生讲清楚作文对生活、工作、学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二是要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的机会与平台,如讲评时的范文点评(肯定进步,晒其亮点),张贴到学习园地,刊校报上广播,推荐到语文报刊发表,让其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大赛,有条件的还可以开通自己的博客;三是不能让学生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高中(如《我的母亲》、《我的老师》),而应该是题目、题材源自社会热点、焦点、沸点、冰点,让学生觉得新鲜、刺激。如此这般,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作文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寻找写好作文的途径。写作文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观察感悟、阅读积累。观察这个源,阅读这个流,二者不可偏废。感悟出思想,是作文的钙;积累见底蕴,乃作文的包装,两者缺一不可。教师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或动辄拿死人说事啊!引导学生去调查、走访、进工厂、到农村,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表达真挚的思想情感,或游览当地或祖国的美丽山川,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深厚感情。
  再次,要有整体打算,通盘考虑。从高中生进校始,语文老师对作文就要有全盘考虑,要为学生继续深造和终身发展奠基,既要注意到系统性,又要有梯度性。高一以写像写好写深较为复杂的记叙文为主;高二以写合体深刻、灵动的议论文为主,立论、驳论、思想评论、文学评论都应训练到位且力求纯熟;高三要各种文体兼顾,又要让学生掌握一种他自己最为擅长的文体作为撒手锏,以求在高考中以“一体”致胜。
  第四,要有一定的写作理论指导。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所以,语文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写作理论根基,并不断掌握新的写作理论,用以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指导学生,不能讲艰深枯燥的理论,但要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必需的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如立意的技巧,选材的原则,谋篇布局的技法(如记叙文精巧的方法,议论文严谨的方法),常用的表现手法(抑扬、对比、衬托、烘托,点面结合,情景交融),描写手法、表达方式,高考发展等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技法,等等,等等。写作无定法,但需掌握常法。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使作文具有文学性的一些文体的写法,如童话、寓言、杂文、小小说、故事新编等,让学生熟悉一些写法,使之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更能扬长避短。对有些文体一定要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程式,然后变化为文,如议论文的四种基本结构。
  第五,要加大训练量。每学期七八篇作文明显偏少,但高中生课业繁重,写日记不大现实,但写周记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新标准》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高中生应只能高于不能低这个训练量,作文水平是从写作中不断提高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第六,要改进传统的批改方式。作文批改应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以前的老师评语大都是模式化、简单化和笼统模糊的,学生不爱看,作文发下去后,他们关注的只是分数,基本上是“学生作文老师改,看上一眼后抽屉里甩”,教师是顶起碓窝子唱戏——吃力不讨好,学生收效甚微。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老师独改,不如学生共改,为效更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生应“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现在语文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都认为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或自评,或互评,或小组共评,或师生共评,形式多样,然后学生再写作文后记,这样会卓有成效。老师应躬身实践,以改变低效乃至劳而无功的状况。
  第七,要重视作文讲评。作文讲评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教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说作文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它是一种耕耘的付出,需要积累积淀,那么作文评讲,则是一种与别人分享果实的喜悦,一种享受,一种提升,因此,点评不能蜻蜒点水,敷衍从事,形式单一,而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个人对个人的点评,小组对个人的点评,教师的示范点评,还有师生互评等等,点在关键处,评在要害时。通过讲评让学生明得失,知对错,长善求失,提升档次。这对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意义重大而深远。
  作为学生,怎么才能做到作文水平高效提高呢?总而言之,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其一,要消除惧怕心理。现在高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其实作文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把自己见到的,想到的有选择地表达出来吗?何怕之有?区区八百字,对于高中生而言,定非熊瞎子吃豆芽儿——小菜一碟么?
  其二,要激发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生,学校就是小天地,小社会,沉淫其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校园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形诸文字,就是好文章;利用语文课及课外阅读时间,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写观后感、读后感;特别是能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而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要积极向报刊投稿激发发表欲,满足成就感。
  其三,要养成动笔习惯。光听教练讲授游泳的理论及技术要领,而不下水游泳,永远学不会游泳,同理,仅听老师讲解写作理论,传授写作知识而不勤于动手写作,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种奢望。丰富的校园生活,火热的社会生活,多彩的书刊网络、音像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一个个剪影,一组组镜头都是鲜活的写作素材,书刊网络音像中的一丝发现,一点感悟,一缕情怀都可以纳入写作范围,只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勤于动笔,把写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定能斩获到写作的喜悦。
  其四,要端正写作态度。写作虽然不能上升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高度来认识,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能补益社会,荡涤灵魂,塑造精神,认识自我,释放烦恼,愉悦心情,于己于人都益处多多,故而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敷衍塞责,马虎从事是万万使不得的,一定要用心血凝结成每一篇习作。长此以往,技将大进。
  其五,要表达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假大空盛行,“为赋新词强说愁”,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干瘪无味,让人不忍卒读。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衷撰华章。俾之谨记,有了写作冲动再写,避免为文造情,无病呻吟;更不可抄袭套作。
  其六,要增加写作数量,我们不能满足于老师每学期布置的七八篇作文训练量,要养成写周记甚至是写日记的习惯,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写作基础。
  第七,要认真对待评讲。听作文评讲课是学生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评,做到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力争每次都有一点感悟,一点进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当下写作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每一位高中师生都有责任有义务提高写作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高效作文教学的途径,力争尽早尽快改观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诚如此,实乃高中作文教学之大幸!
  
  孟庆焕,教师,现居湖北保康。

高中作文高效教学做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