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5967

[ 何羚杰 文选 ]   

《呼啸山庄》和“三恋”的精神共通

◇ 何羚杰

  内容摘要:《呼啸山庄》和“三恋”虽是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产生的作品,却有着共通之处。“三恋”作者王安忆对《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推崇是真实而具体的,两部作品共同表现出超时空的爱情理念。
  关键词:《呼啸山庄》“三恋”爱情理念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对王安忆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王安忆创作了一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与《呼啸山庄》有着共通的爱情理念,正如王安忆本人所说,“爱情消灭了肉体,同时爱情已化腐朽为神奇”。
  《呼啸山庄》——肉体的消失不能阻止爱情
  从表象上看,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毫无般配之处,难以产生爱情。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弃婴,在老恩肖去世之后,便被贬到下人的位置。残忍的被忽视与虐待使他成为一个粗鄙、残暴、冷酷的人,他的存在与复仇使周围的人感到一种针刺的痛。凯瑟琳是呼啸山庄的大小姐,她的理智与自尊心逐步地被培养起来,与希斯克利夫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就像小凯瑟琳对他说:“没有一个人爱你;……你是悲惨的……你死了,没有人哭你!我可不愿像你这样!”
  但是爱情不在乎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两小无猜彼此爱上了对方。他们的爱情在社会常态下显得激进与反常,以至于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懂得自己的爱情。在呼啸山庄的专制统治下,两颗幼小的心灵紧紧连在一起,孕育出了富有激情和勇气、傲然蔑视陈腐的道德伦理的真挚爱情。
  虽然凯瑟琳长大后嫁给了温柔宽厚的林淳,但她的内心依然明晰对希斯克利夫的爱,精神的忏悔使她失去了灵魂的安宁,摆脱了尘俗的世界,在死亡中得到升华,获得自由。
  凯瑟琳的死并没有让希斯克利夫忘记她,他的思念更加狂热,满怀着悲怆与寂寥离别人世,在死之前,他说:“我就要到达我的天堂了,别人的天堂对我毫无价值,我根本不想进。”即使游走荒野,他也要和凯瑟琳的灵魂在一起。爱情让他们不得而生,肉体的消失并不能阻止爱情,死亡在爱情面前无能为力。
  “三恋”——基于爱情母题之上的变奏曲
  “三恋”中的男女主人公仅用“他”与“她”来代替。《小城之恋》中的他和她受本能欲望的驱使走到了一起。在炽热的练功房里看到彼此接近裸露的身体而激发了本能的欲望,他们如一对发情的小兽,彼此亲热、撕咬,受伤后却依然不肯离去,而是舔舐着伤口热切盼望下一次的交锋。然而她却有了孩子,生命的萌发与成熟给了她不可推卸的责任与爱,孩子一声声的“妈妈”,“犹如来自天穹的声音,令她感到一种博大的神圣的庄严”。他们的爱情最终脱离了肉体,在母性的光辉下得到了升华,达到了生命的和谐。
  《荒山之恋》中已为人父母的他和她毫无预兆地被相互打动了,在不合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开始了他们的爱恋,外界与内心因此都生出了重重障碍。他的妻子以自己的聪慧与坚决执意挽留他,他的怯懦安分压抑着自己的欲望,她的丈夫拉了十几个人追到他们约会的地方拖住他打,她被自己的灵魂和欲念搅乱了。这本是一段没有丝毫希望的爱恋,然而他们还是一起走向了荒山,结束了烦恼,造化了福分。
  发生在锦绣谷的爱恋更抽象、更模糊,也更圆满。故事中的她等待了十几年的感情在锦绣谷宿命似的出现,使她感到心潮澎湃。锦绣谷的欢恋带有精神上的抚慰与满足,而一旦与物质世界联系起来,却又多么的单调与世俗。灵魂的相偎相依已足够,“否则,她会觉得难堪。他与她,必须在一个清洁得几乎到了圣洁的环境里相遇,决不能受一点杂碎琐细的干扰,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对话”。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感情又超越了现实。
  《呼啸山庄》和“三恋”都非尘世所认同的圆满爱情,和世俗相比,他们的爱情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跨越了时空,对人性和宇宙的永恒进行了阐释。
  
  参考文献:
  [1]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吴义勤.王安忆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3]张新颖.王安忆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何羚杰,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呼啸山庄》和“三恋”的精神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