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设计与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联系最为紧密,设计的知识产权的建立,是保护企业产品创新成果的必要手段。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设计的知识产权能否建立,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企业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企业作为一个身处市场的开放的系统,其一举一动在影响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将着重探讨影响产品设计知识产权效果的风险问题。
关键词:产品创新 产品设计 知识产权 风险
企业的产品创新离不开高水平的产品设计,而设计过程中任一环节的差错都可能造成结果与预期的偏离,这就是产品设计的风险。基于产品设计的知识产权在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值得探讨影响其知识产权效果的风险问题。
1.设计的知识产权及其特征
知识产权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在英文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财产,简称IP),另一个是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智慧财产权,简称IPR),这两个概念构成了我们所称的知识产权。企业开展一项产品创新活动,从项目设立之初的市场调研、制定目标策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批量生产,最终将产品传化为商品推向市场,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作为保障企业投入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从而有利于权利人参与市场竞争,而在知识产权体系完善的、规范的市场中,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客观上起到了强烈的鼓励创新的作用。
设计与企业的产品创新活动联系最为紧密,设计的知识产权的建立,是保护企业产品创新成果的必要有段。设计的知识产权广义的理解,是指通过设计手段所形成的诸如图案、标识、造型、结构、新概念/原理,新材料的运用等,通过商标注册、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形式依法获得其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狭义的理解设计的知识产权,多指产品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设计多涉及产品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功能选取等内容,而这些内容通常因不具有高技术性而极易被模仿,缺乏专利保护的设计成果不能为企业带来可靠的价值,将创新能力转化为知识产权是企业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而良好收益又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使企业步入创新、保护、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不仅仅是设计的本身,它在维护企业单个产品创新项目利益的同时,还能为设计提供规划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产品设计风格的延续性从而获得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2.设计的知识产权风险
在一个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的创新成果被窃取、本应属于自身的市场份额被蚕食,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不胜枚举。知识产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规范市场竞争、保障所有者权益而诞生的。企业产品创新活动中设计的知识产权能否建立,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受到企业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企业作为一个身处市场的开放的系统,企业的一举一动在影响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忽视设计价值、知识产权意识淡漠、设计市场混乱、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不够,是影响设计的知识产权建立并发挥效果的风险来源。
(1)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但凡成功的企业无不是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而设计正是企业创新的有效武器和强力支撑,因此许多企业都将设计纳入其发展战略。面对国外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快速发展的我国企业也对设计与创新有所认识,并积极尝试,但现实却是设计并未广泛形成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国内企业满足于制造型经济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与投入复杂的原创性经济相比,前者更轻松,省力,也更具备现实利益。因此满足现状,承认落后,缺少赶超的信心,如此一来使我国企业失去了创新动力,很难在世界范围内有所突破。某些中小企业为了剔除设计的复杂投入和规避市场风险,模仿市场成功产品或套用著名品牌,生产的产品仅是外观漂亮而缺乏质量保障,毫无品牌经营和自主创新可言。这样的行为助长了部分畸形的消费观念,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于社会的消费形态和企业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模式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也呈现出不成熟的发展趋势。从设计研发,设计甄选,设计管理以及设计投入市场后期的效果反馈等一系列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都尚未完善,而这种缺乏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只能带来设计市场秩序的混乱。我国的设计业界,从设计师到设计企业一直将设计服务作为一种流通商品来对待,因为设计服务的收益往往是一次性的,仅是设计本身收取的费用,并不涉及设计成果在市场上所获利润的提成。在买方为主导的设计市场,由于缺乏对设计行业的规范和对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设计师或设计企业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承接设计订单,甚至采取竞相压价的手段,进一步加剧了设计行业的无序竞争;一味迎合企业的需求,忽略自身价值和设计的知识产权,将维权作融入设计服务的的理念更是无从谈起。
反观国外企业,不论产品创新结果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就尽早引入对知识产权因素的考虑,从制定设计战略和目标阶段就通过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了解现有市场中涉及该产品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因素,从而指导设计工作规避会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部分;在产品创新成果的保护上更是不遗余力,除在企业所在地申请专利之外,更在产品的目标市场取得专利权从而保障产品在该市场获得可靠收益。例如美国苹果公司,为了防止旗下iPhone4手机在中国市场被模仿,于2010年10月向中国相关部门提交了11项iPhone4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为了应对不法厂商通过适当调整外观造型而避开专利权,这11项外观专利的差别很小,但同时,苹果公司非常清晰地强调了iPhone4的氮化不锈钢圈和Gorilla高硬度玻璃,此举是为了进一步确立该产品的特征,保障下一代产品仍然能在法律保护下延续这一特征,也相应提高了该产品专利权的技术含量,使企图模仿该产品设计的商家彻底打消念头。
(2)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院校每年都会向社会输送数十万计的设计类专业学生,这些学生的能力良莠不齐,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学生的就业也呈现出多元化。除了以往进入企事业单位之外,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然而由于自身能力的差异,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打着设计旗号的工作室,设计公司,在缺少实践和积累的前提下做出了大量廉价,简陋的设计,进一步扰乱了设计市场,同时也使社会大众对设计艺术产生了曲解。
同时,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太轻,执行力不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影响着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它受到保护的强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保护强度越强,价值越大,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产权没有任何知识产权价值,或者说知识产权价值是零。然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维护设计原创性,保障创新源动力,规范设计市场的关键。对于设计艺术和创意产业而言,既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政策性的引导又需要运用政策法规对市场加以规范。一系列的针对设计市场的制度和法规都亟待完善,在倡导社会尊重设计原创性方面还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不仅要在国外市场与世界级品牌博弈,在国内市场同样要面对国外强势品牌的竞争。对于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外企业来说,通过专利申请,尤其是在技术含量更高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比例方面,已远远超过国内企业,如奇瑞汽车发明专利仅占其专利总量的5%,而丰田汽车的发明专利达到了60%,知识产权的技术含量越高权利所有者的知识产权优势越大,也意味着其市场垄断性越强,随之带来的收益越丰厚。强调设计知识产权的国外企业,除了强调保护其技术含量高的知识产权外,越来越注重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专利权保护,这势必对国内企业造成更大的冲击,对国内设计市场的运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其转变,并对设计从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语
实践证明企业的产品创新设计活动需要加以管理,设计管理对与设计水平和企业产品创新成功率的提升作用日趋突显。设计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是对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设计环节的战略、目标、系统、流程、质量和知识产权各部分进行设计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设计的知识产权风险,不论是从企业管理者角度还是从设计从业者角度来看,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国平,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7.
[2]邓俊.企业产品创新设计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美术大观,2010,(8).
[3]崔迅,张方步.消费需求主要变化趋势浅析[J]. 商业研究, 2007,(3).
[4]尹定邦.设计的营销与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5]邓俊.设计的战略风险浅析[J].美术大观,2011,(3).
[6]马维野 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析 http://www.nipso.cn/index.asp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2011.3.
[7]http://www.cnipr.com/news/ 中国知识产权网 2011.3.
邓俊,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