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张大春的代表作品《城邦暴力团》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写作套路与现代小说创作结构的典型作品。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武侠作品,这部小说假借武侠的名义,其实在探讨斗争残酷的地下社会与俗世的关系,进而提醒世人,所谓的庙堂与江湖,原本并无真正的界限。
关键词:武侠小说 江湖 现代小说结构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地区掀起了一股台湾作家作品的出版热潮,而在台湾岛内享有盛誉的作家张大春的作品一经出版就更是引来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在他陆续出版的各种作品中,长篇小说《城邦暴力团》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引来众多的追捧。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神奇的、异能的、充满了暴力的世界,以隐居台湾的漕帮帮主离奇被杀为由头,扯出看似无关的书呆子张大春,并以他的阅读探索为线索,勾连出清末民初中国地下社会的种种传奇人物和野史稗文,充满新意。
出版方对《城邦暴力团》的定位是武侠小说,在我看来,简单的一句武侠小说完全不能概括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由于作者叙述的主要对象是中国近代以来地下社会种种人物的命运沉浮和帮派争斗,作品的相当篇幅当然不能脱去武侠的成分,然而,我们更加不能忽略的则是小说复杂的叙述结构和超越普通武侠小说层面的文学尝试。
很多评论家指出,张大春是当代华文世界中最多变的作者,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他掌握了多种小说写作技巧,而这部《城邦暴力团》无疑正是将现代小说创作技巧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写作套路巧妙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小说叙述武林掌故和武术争斗的段落,张大春俨然就是几百年前的施耐庵,老派的章回小说叙述辅之以古白话文一般的语言风格,给人纯正的武侠小说阅读体验。而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纷乱残酷的民国地下社会斗争史和那些充满演义色彩的民间好汉的人生传奇可谓相得益彰,让人不禁感慨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然而,张大春当然不会满足于讲些久远的老故事抑或中规中矩的写一部传统的武侠小说。熟谙现代小说创作的张大春果断的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格局,将小说的结构区隔为不同的时空,多条线索同时展开,在叙事的过程中又将不同时空之间的人和事打通,所有人事都看似毫无关联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人叹服。
很多人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都会沉迷于作者所营造的纷乱迷幻又充满了各种神奇力量的武侠世界,殊不知更让人震撼的还在于那个神秘的地下社会与世俗社会乃至政治世界的复杂牵扯。为了达到亦真亦幻的表达效果,作品中的“我”也叫张大春,而这个“我”的身份也是一位作家,那些在读者看来匪夷所思的事件也被作家将之与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各种历史事实和新闻报道相互印证,从而使读者难辨真伪。这样的事件大到国民党秘密运送黄金去台,小到娱乐圈的花边新闻,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样一个虚构出来的地下社会的真实存在,并且深信这样的城邦暴力团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俗世的生活,发人深思。
同一般意义上的武侠小说不同,这部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探讨着中国历史上千百年来苦苦思索而不得答案的问题:江湖与庙堂的关系。这样的主题在以往的武侠小说中也不罕见。这部书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和江湖混混,他们有的在俗世之中都声名赫赫,有的只是民间传奇或不入流的小角色,然而,不论自觉或被动,他们无一能够逃脱政治的摆弄,在巨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一如作品中“我”的父亲,一个隐姓埋名多年的漕帮老光棍,谨小慎微了大半生,却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儿子再度踏入那个所谓的江湖的现实,字里行间透着冷漠的悲凉。
张大春讲他是受《棋王》的启发创作了这部《城邦暴力团》的,其实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张大春的眼中阿城的这篇小说属于武侠了,其实在作者的眼中,武侠与俗世,江湖与庙堂,根本毫无界限,那个所谓的界限不过是人们为了种种原因刻意而为的区隔。
这样看来,这部披着现代小说写作风格外衣的作品似乎与金庸古龙以来的武侠创作毫无关联,反而遥遥承接着几百年前《水浒传》的衣钵,重新探讨上至操控国家命运的政治掌权者,下至只能随波逐流的市井小民面对江湖与庙堂的人生选择时如何自处的话题了。那么如果我们将《水浒传》归类为武侠小说的话,出版商的宣传倒也是不错的了。
孟令君,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