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精神隔绝”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一贯主题,旨在表现人与人之间一种生之孤独与爱之无能的生存状态,而男女性别错位是造成这种精神隔绝的重要原因,它导致两性之间关系的失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混乱,也因为无法再生殖而面临灭亡的前景,结果只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精神隔绝;而男权制的存在又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所在。本文以《金色眼睛的映像》和《伤心咖啡馆之歌》为个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麦卡勒斯 精神隔绝 性别错位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二十世纪美国南方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因其出色的创作才能,“20世纪四十年代的评论家经常把麦卡勒斯排在福克纳前面,认为她比福克纳更有才华,其作品更富于戏剧冲突和悲剧色调;直到福克纳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状况才骤然改变”。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到了麦卡勒斯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精神隔绝问题,却鲜少有人注意到她作品中的性别错位现象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这种现象与精神隔绝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这两部作品中男女性别错位是造成精神隔绝的重要原因,男女之间性别的错位导致两性之间关系失衡,也因为无法再生殖而面临灭亡的前景,结果只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精神隔绝;与此同时,这种错位现象却又与男权制社会有着根本的联系,而这才是造成精神隔绝的根源所在。
一.精神隔绝的危机及其表现
麦卡勒斯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一种精神隔绝的症状,这已经成为一种顽疾缠绕着她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金色眼睛的映像》以美国南方的一个哨所作为背景,那里“是一个乏味的地方”,“哨所的乏味主要是它的与世隔绝和过度安逸造成的”。这个故事中的两名军官,一个是上尉潘德腾,他“有一个悲哀的嗜好:恋慕自己妻子的情人”,并在其妻子情人的身上获得一种变态的满足感;另一个是少校莫里斯·兰顿,与潘德腾的妻子、有点儿弱智的利奥诺拉私通,而置自己妻子艾莉森的情感需求于不顾,致其于极度压抑的情况下发生自戕行为,最终抑郁而亡。二等兵威廉姆斯则由于无意中看到了利奥诺拉的裸体并为之神魂颠倒,多次潜入其家中偷窥,终于被潘德腾发觉而被枪杀身亡,成了这桩谋杀案的被害者。从这几个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他们普遍处于一种绝望的精神危机当中,人与人之间无法交流,也无法沟通,在自己孤独的世界中绝望地挣扎找不到出路:潘德腾和兰顿两对夫妇之间保持着一种怪异的关系,既不能也无法与别人沟通;二等兵威廉姆斯有点迟钝,在军营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既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唯一可算是正常人的菲律宾仆人安纳克莱托在女主人艾莉森死后悄然地离开了他们,一切又回到了沉闷乏味之中。作品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当中将每一个人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看不到出路。
《伤心咖啡馆之歌》同样是在一个沉闷的、“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南方小镇,发生了两男一女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个性都非常男性化的女人,她靠自己的双手和精于算计成为镇上最富有的女人,却生性孤僻,为人冷漠。她有过短暂的婚姻,丈夫是这个镇上有名的邪恶青年马文·马西,刚成婚十天就被她赶出了家门而沦落为罪犯锒铛入狱。然而她却爱上了表哥罗锅李蒙,不仅由着他在家里为所欲为,还和他一起将家里的店铺经营成了一个生意红火的咖啡馆。生活看起来在向着美好的一面发展,然而在小说的最后,获释出狱的马文却伺机报复,与爱密利亚展开了一场决斗,紧要关头在罗锅李蒙的帮助下战胜了她,两人一起将爱密利亚的产业销毁殆尽后离开了小镇,留下了爱密利亚一个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小镇重又回到沉闷闭塞的状态。与《金色眼睛的映像》一样,这部作品也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畸形而混乱,充满了一种紧张和焦虑感,人的精神状态也时时面临着崩溃的危险。麦卡勒斯就这样将人物置于危机当中而冷冷地加以描述,将一个个病态的社会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同时,就像麦卡勒斯本人所说的那样,她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生理残疾,这种残疾也象征着他们无法爱或被爱的精神残缺,而这种残缺实际上也是他们精神隔绝的一种外现。《映像》中,利奥诺拉有一点不易为人察觉的弱智,这象征了她精神上的不健全以及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另一个女主人公艾莉森有正常人的思维,却身体孱弱,患有心脏病,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又患上了强迫症,同样爱不了人也接受不了别人的爱;而士兵威廉姆斯是一个行动迟缓、无法掌控自己行为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以女人有害的观念,结果成年以后的他害怕接触女人也害怕接触周围的人……他们那种孤独感和爱之无能感与其说是由身体的不健全造成的还不如说是由心理的不健全造成的,因为心理的不健全使他们缺乏感受爱和施予爱的能力,从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表现得十分无能也十分无为。而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密利亚小姐有一些斜视,身材高大得像一个男人,天生缺少女性化气质;表哥李蒙干脆就是罗锅,外表的畸形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世界的畸形,挑起别人的争斗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他却在一旁自得其乐;而马文虽然英俊却内里邪恶,在一个没有关爱的家庭中长大,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人格,小镇上人人对他敬而远之,因此也缺乏那种爱与被爱的能力。很显然,麦卡勒斯将她的主人公们放在这样一个个人和人之间缺少爱缺少关怀的环境里绝望地挣扎,看不到一点生机,也看不到一点被拯救的希望,精神世界日渐空虚也日渐混乱,不确定的人际关系迫使他们只能退回到更深的隔绝状态中去,她如此作为意在表现那种人与人之间精神隔绝的深刻孤独,凸显一种危机意识,也不乏对现代性的发展造成的人的精神异化主题的揭示与探讨。
二.性别错位与精神失衡
然而麦卡勒斯绝不止于将她的目光限定在对精神隔绝的泛泛描写上,她更着重于探讨造成这一结果的各种原因。在她看来,造成人与人之间这种精神隔绝无法沟通的后果与男权制社会的畸形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除了作者刻意营造的偏僻环境之外,她又将着墨的重点放在了对文中男女性别错位的描写上面。
首先是男性性别身份的缺位。《金色眼睛的映像》中,上尉潘德腾是个双性恋者,在性方面,他“保持了男性与女性特质的微妙平衡”,“拥有两种性别的敏感,却缺少两种性别的活力”,同时他又对妻子的情人怀着一种隐秘的爱恋,他“最渴望的是自己在这个男人眼里独一无二”,这使得他回避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使得他在自己的性别属性上处于一种左右摇摆的状况,因此处于实际上的男性角色的缺位状态;而兰登少校到处猎奇,对自己的妻子却置若罔闻,也显示了他在家庭中丈夫角色的缺位;威廉姆斯因为从小就被父亲教导说“女人身上携带致使的传染病菌,会令男人目盲,腿瘸,死后注定要下地狱”,因而对女人天生恐惧,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男性身份;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马文则是因为爱密利亚根本拒绝承认他是自己的丈夫而被逐出了家门,也造成了他的男性身份被剥夺;罗锅李蒙虽然获得了爱密利亚的青睐,却因为身体的残疾也只能作为一个畸形的人而存在,人们也不把他当作一个男人来看。因此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实际上都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而这种缺位造成的结果就是丈夫不像丈夫,妻子也不像妻子,既无法保持社会的稳定,也无法保证家庭的和谐,更无法保持自身精神的平衡,而在内心深处与身处的世界处于一种隔绝的状态。
其次是女性角色的错位。与丈夫缺位相对应的就是妻子角色的缺位:利奥诺拉因为天生弱智,又加上生性放荡,丈夫又是一个双性恋者,所以她虽然具有美丽的女性外表,在丈夫的眼里却没有任何价值,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她的女性身份,她只能在外面寻欢作乐;而艾莉森因为丈夫“成功地把她显而易见的不快乐看成是某种病态和女性化的东西,完全在他的控制之外”而不予重视,“最终她轻蔑地放弃了丈夫,却绝望地把心转向了利奥诺拉,在被背叛的妻子和丈夫的恋人之间产生了奇异的友情”,因此她的女性身份也发生了错位;而爱密利亚根本就拒绝成为一个女人,她个子高大,“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个男人。她头发剪得很短,平平地往后梳,那张太阳晒黑的脸上有一种严峻、粗犷的神情”,她长年穿着工裤和长统雨靴,偶尔穿上红裙子就满身的不自在,她的这种男性化气质在于她内心男性化身份的预设——她根本就否认自己的女性身份,因此刻意地拒绝那种女性气质,这样的结果也导致她的性别错位。
正是因为这种男女性别的错位,使得他们男性表现得不像男性,女性也表现得不像女性,丈夫从家庭中逃离,妻子也在家庭中缺位,这样发展的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奇特的不正常的关系当中,每个人都只能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既无法进入他人的世界,他人也无法进入自己的世界,人和人之间就处于这种相互观望而无法施以援手的境地,眼看着对方日渐沉沦自己却能做到无动于衷。麦卡勒斯就这样将她的主人公们置于无望之中看着他们挣扎,而将愤懑的眼光投到了男权社会的畸形发展上面。在她看来,正是因为男权制的存在,使得男人不将女人当作正常的人来看待,否定她们身上的人性同时否定她们身上的女性特征,如利奥诺拉和艾莉森;或者根本就将她们身上的女性本能剥夺下来,如爱密利亚,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上只有男性的存在,因而造成了严重的不平衡,同时也失去了自我更新的内在机制,无法再生殖,因而只能走向更深的孤独,最终面临的是必然灭亡的结局,就像她在《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最后所写的那样,随着爱密利亚小姐将自己封闭在行将倒塌的房子里面,小镇也几乎成了一座濒死之城,只有苦役队的十二个人还在唱着阴郁的歌,但也“仅仅是呆在一起的十二个活着的人”——仍然是精神隔绝,而且只剩下了男人!麦卡勒斯就是在这样的描写中对人类提出了警醒,也发出了忠告,也表明了她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1、Judith Giblin James.Wunderkind:The Reputation of Carson McCullers1940—199[M].Columbia: Camden House.1995.
2、卡森·麦卡勒斯.金色眼睛的映像[M].陈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以下相关引文皆出自此部作品。
3、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以下相关引文皆出于此书。
曲晓晨,女,湖北襄樊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