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网络游戏时代,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似有缺失的趋势。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逻辑思维品质,在进入高二以后,应以说理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为突破口,有意识地加强其逻辑思维训练,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而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点三分”分解观点的构思法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关键词:写作 逻辑思维 训练
“一点三分逻辑思维分解法”就是先将要讨论的问题、要表达的观点分解后,再进行具体深入论述说理的辩证方法。“一”就是话题或中心立意;“三”就是写作时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展开具体论述的角度、内容或分观点。这种方法既能使作者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与结构思路,又能使文章说理铺展有章法,说理充分有厚度。
但是,在实际的说理文写作中,不少学生在说理时,会陷于堆砌材料、不会思辨说理的毛病中。例如,写作“坚守与调整”这一话题作文时,有的学生如此构思布局:
开篇段围绕“坚守与调整”的问题提出观点,接下来的几段就通过举例来论证——第二段(例证1):爱因斯坦如何坚守科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不断调整研究方法,成就科学辉煌……第三段(例证2):晚清政府如何只坚守传统却不注意调整,导致落后失败……第四段(例证3):共产党毛泽东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同时注意灵活调整对策,使革命走向成功……第五段总结全文。文章正反举例论证看似不错,但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则存在着堆砌事例、说理铺展不开、说理不够充分等弊病。这是一种简单笼统、松垮无力的说理方式,即有“述”(叙述事例)而无“论”(论证说理),因而使文章缺乏一种思辨色彩和思想内涵。其原因在于作者对论述的问题缺乏一个辩证分解和充分认识的过程,缺乏一个充分论证的的过程,因此文章缺乏具体展开的思路和具体的论述内容,缺乏说理文所需要的辩证思辨色彩。而且,从论述说理开展的角度看,若没有领起句,不能分解自己的立意,就必然使文章说理与援例失去了具体的方向、说理立足点和有序的合乎逻辑的展开,不能使文章展示出一种理想的逻辑思维品质来。
因此,要学会分解所要论说的问题、观点,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对问题的充分认识,使文章展开具体有序,说理广博而深刻。也就是说,只有给话题或总体立意一个个体现多方面多角度立意的“分解”表述,才能使文章说理有具体明确的说理方向和说理内容,才能让作者在说理过程中具体展示文章合乎逻辑的思路。比如,写“纪念”时,你既要考虑清楚纪念什么(如先烈、祖先之类)或怎样纪念等问题,还要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明确地表达出作者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具体看法。只有把笼统的话题具体化,总体的立意细分化,才能让文章有具体的说理方向、说理立足点和具体的内容,才能在展开说理内容时游刃有余地铺展说理内容。这需要立意时的分解能力,它将影响文章的质量。比如,写“为生命涂色”时,可以这样采用一点三分法展开主体部分的论述思路:让梦想为生命涂上追求的色彩;让爱为生命涂上纯洁的色彩;让责任为生命涂上坚定的色彩。这样,才能具体而深入地表述自己对话题的看法,使文章内涵丰富,说理充分深入,思辨色彩明显。
分解观点需要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常见的分解观点的思维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探寻“是什么”(内涵、实质)的角度展开辩证思路来分解立意,提出若干具体的分论点。
(2)从探寻“为什么”(原因、理由)的角度展开辩证思路来分解立意,提出具体的分论点。
(3)从明确“怎么办”(方法、措施)的思维角度辩证分解立意,提出具体的分论点。
(4)从“作用意义(影响、危害)”的角度分解话题(命题)或中心论点,明确分论点。
用好“一点三分构思法”,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一点三分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片言居要法”结合起来使用,使文章既有清晰的结构框架,又有具体的论述角度和论述内容。
第二,按“一点三分法”构思文章,要注意几个层次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突出它们之间的逻辑结构形式(总分、并列、层进或对照等),并且注意好过渡衔接。
当然,分解观点,必须讲究切题,这是分解观点,一点三分的前提和基础。
黄容春,教师,现居广东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