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5997

[ 黄红英 文选 ]   

对潜能生的备考策略

◇ 黄红英

  内容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对潜能生必须注重可接受性原则。教学的内容、方法、数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必须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潜能生 可接受性原则 效率
  
  我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严重拖后腿。主要原因:一是基础太差,而且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积极性,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教法针对性不强。部分老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很大的反差。
  因此,本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可接受性原则。所谓可接受性原则,其含义是指教育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具体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从学生可接受性的起点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以启动和激发学生充满活力的生命发动机。教学的内容、方法、数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必须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捷克卓越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工作要适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内容:度身定做
  影响学生可接受性的因素很多,教学内容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的教学内容,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那么,什么内容最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精选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内容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准”。合理把握教学内容,不合理则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精力。高中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多个内容,每个内容都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我们必须准确无误地选定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要认真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次要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潜能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词汇知识贫乏,单词拼写错误多;句子不完整,语句意思表达不清;动词时态错误、名词单复数错误频繁等。
  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我把常用基础词汇、简单句和经典句型、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的使用确定为学生最需掌握的知识。
  2、“度”。在教学内容选准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度”。讲得少了,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讲得多了、深了,又不符合潜能生的实际水平。因此,一个内容讲还是不讲、细讲还是略讲,教师必须仔细斟酌,不要“多多益善”,不要一味把课本上、资料上现有的知识往学生肚里塞,以免消化不良;不应过于注重“精益求精”,把知识讲得过细过深,以免学生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中;也不应只顾迎合学生的需要而罔顾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握“度”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正是解决问题所需的。
  训练:既细又简
  对学生而言,能够接受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对教师而言,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才是最有效的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训练是帮助他们记忆的一个过程,也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过程,更是帮助他们提高能力的一个过程。
  1、训练细化,循序渐进
  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训练必须要有的放矢,而要加强训练的针对性,英语教师必须将训练内容、训练目标细化,以便更适合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达到训练的目的。以语法填空训练为例,本人把语法填空训练进行细化,把本题型的十个空格分成七个考点:动词考点、名/冠词考点、代词考点、连词考点、形/副词考点、介词考点和固定搭配,并把每个考点都单独列为一个专项进行训练。
  2、操作简化,简明扼要
  不少英语老师在课堂训练中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概:讲了多次练了多次的题还是不会做,学生素质就是低。这些老师把责任都归咎于学生素质低显然是不合适的,与其埋怨学生,不如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实际上,学生不会做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懂知识却不懂操作,而学生不会操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语教师讲授的解题方法可操作性不强,而操作性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的方法过于复杂繁琐,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力争使操作简化,不仅要使学生听得懂,还要会用。
  
  黄红英,教师,现居广东博罗。

对潜能生的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