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积累作文素材最好的办法是依据课本或考试作文的要旨来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要立足中考作文主旨,积极参与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记录。
关键词:作文 积累 素材
如何用心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依据课本或考试作文的要旨来积累。综观近年中考的要旨,主要表现为六类:一是真情体验类;二是生活感知类;三是青春成长类;四是品德修养类;五是自然景物类;六是联想想象类。根据这些要旨,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来积累材料:
一.及时记下真切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里,虽说不上历经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但也一定有过不少幸福快乐、委屈痛苦,甚而有些情感丰富的学生看书报、杂志、电视剧、电影片时,也会跟着里面喜怒哀乐的转变而转变。这些情感体验是最自然、最真实的,相信让每一个中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都是毫无问题的。然而,多数学生都表示一到作文时想不起来或记不太清,所以作文时只能依照着平时从书报杂志上积累的去胡编乱造,写空话套话,以致对人对事对物看法跟别人一样,甚至连生气快乐的情状也几乎一样,全然没了个性和自我。
如何才能让自己作文时记清自己有过的情感体验呢?最好的办法是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把使你喜、怒、哀、乐的人、事、物,你当时所思所想及情感迸发时的具体情状及时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同遗忘作斗争,才不用写作时“复制”别人写过的东西。否则,就算你经历再多再真切的情感体验,也会由于时间久远而印象模糊甚至淡忘。
二.细心关注丰富的社会生活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应该在学好课本知识之余,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了解民俗民情,细心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大到国家时政大事,如新的惠民政策、地震、卫星升空……小到田间地尾之事,如农作物生长细节、影响丰歉年的因素、农家生活常识……
生活,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体验。因为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捕捉住一个个一闪即逝的美好瞬间,才能挖掘出深埋在琐事中的闪光点;只有用心体验,才能体会不易觉察的变化,才能领悟平凡生活中的真谛。然而,对生活只停留在思考、记忆上也是不够的,还得像记录情感体验那样作及时记录,而且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的特征,最好能讲些自己的见解。
三.积极参与多样的实践活动
俗语“百闻不如一见”告诉我们:听一百遍不如自己见一面来得真实具体。它充分说明了自己实践感受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如:社区活动、学校集体活动、游览观光……这些活动能让我们很好地投入到社会的主流生活中去,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闻,为写作积累第一素材。
作为农村学生,参加大型活动的机会可能不多,但只要用心,身边仍有很多看似不起眼实则很有意义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班级评比等。再如,我们没有机会游历名山大川,但我们身边却有不少充满地域特色的优美景致值得体验。参加完活动,我们同样应该及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场面、人物表现、景色特征等。
四.择需摘抄书里的有用素养
鲁迅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他的回答强调了学习写作既要有第一印象,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阅读书本来积累有用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确实,个人由于时空、精力等局限,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而且观察、理解、体悟难免有所偏颇。书本知识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
那么,书本里有哪些东西是对作文有用的素养呢?我觉得,不管是生活经验、科学常识、思想观点还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只要是自己从不知道或从来不会应用的,都应该择需摘抄下来。他们可以是写人的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的佳句;可以是言简意赅的叙事;也可以是角度佳、紧扣特征的写景;还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写作技巧……但是,摘抄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应该分类。
立足中考作文主旨,积极参与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记录,你一定能积累让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作文材料。
王新云,教师,现居广东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