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6010

[ 程瑞莲 文选 ]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 程瑞莲

  内容摘要: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表情达意能力的表现,学生的作文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及有关智力活动的统一的心理过程,也是学生智力活动综合的心理过程和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死板硬套,被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盛装知识的容器,被禁锢的学生丧失了个性、灵气。在新课改中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新理念,为当代小学生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新理念 教学方法
  
  为了寻找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科学途径,我在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认为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应从如何指导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创新表达;从而大面积的提高作文水平这几个方面来抓: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从教育学角度来考虑,老师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的效果,如:表扬学生的作文,把他的作文当做范文读给同学听,然后指出好在哪里,这使得被表扬的同学特别受鼓舞,使他们对写作文充满信心和希望并且特别感兴趣,批改文章中的词、句段都用不同的符号加以标明,对特别好的作文加上“好”“认真”“构思巧妙”等评语。有的还打上五角星。别小看这些圈点和评语学生是作为一种荣誉来看待的,对他们有强大的吸引力。每次作文我都向学生公布最佳,优秀,进步作文名单。尽量扩大表扬面,到期末对好作文写得多,进步快的同学还发一点奖品,使大家都有进取心,都乐于表达,凡有代表性的佳作就打印出来,作为范文供大家学习,这样既使作者受到鼓舞,又使其他同学得到借鉴,对这些佳作就向有关报刊推荐。文章发表后,奖品当众发给小作者,这样往往发表一篇文章鼓舞一大批写作爱好者,同时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同学们都乐于表达,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模仿范文写作文,依样画葫芦这是封闭式教学的特点。一切言语活动都是为达到自由感到自由和欢乐而作努力,而现行的作文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死,学生很少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哪怕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写作文的。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让学生自由去写作,使他们自由表达,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
  首先,更新作文的教学目标,要让给学生去掉套在学生头上的枷锁,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畅快地抒写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其次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再次,就是更新作文教学过程,为了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模式,每次写作文之前,我不做指导而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性表达
  
  教改之后,小学生作文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学生被动作文,逐步向主动作文转化;由模式化作文逐步向个性化作文转化;由单一的老师给学生改作文,逐步发展到训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给组员批改作文小组中学生与学生批改作文,这些好的做法应逐步推广。而新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作文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生活,更加生动地反映校园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由一个权威型的、严厉的长者,变成一个可以倾听学生心声的朋友。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死板、低效、无趣的现象,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性的交流,这样就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性表达,我着重从这几方面进行了指导。
  首先是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你只是从书本中领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你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使你的生活丰富,这样表达的愿望才强烈。其次就是让学生“爱上生活”。
  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既符合小学生作文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师教作文的教学规律,这样增加了教与学的弹性,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了教学宽广的空间,体现了学习语言由质变到量变的规律,从而也大面积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程瑞莲,教师,现居河北邯郸。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