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历观各省高考满分作文,无不语言亮丽生动。让语言亮丽的方法很多,不过,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不求面面俱到,只求运用恰当。
关键词:作文 语言 亮丽
妙用修
如果把文章比作广阔的蓝天,修辞就是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如果把文章比作茵茵绿树,修辞就是绿树上的朵朵红花。毫不夸张地说,不用修辞,就好比电影中不用男女一号;用了修辞,你的作文就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你当然可以骄傲,你随风漂泊的惬意,当秋风轻轻地托起你,你便可以一路轻扬,一路梦幻,一路抒情去漫游大地;你当然可以炫耀你生命力的顽强,即使贫瘠的荒漠,即使狭冷寂寥的崖缝,你都会播出生命的希望;你当然可以满足你的无私奉献,你看,当一柄柄小伞盛开在绿茵的草坪,孩子们便忘情的欢呼雀跃涌向你。”此段文字将蒲公英悄悄演绎着平凡,默默释放着倔强,无言地证明着生命的顽强这一内涵一层一层地展现出来。另外,它还运用了比喻,将“蒲公英”比作“一柄柄小伞”,看到这一句,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在绿茵茵的草坪上嬉戏玩耍,追逐着一朵朵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童真童趣,祥和温馨!这就是化抽象为形象的比喻的妙用。
句式灵动
指句子有长有短,有整有散,特别是四字句,读来有一种流动感,节奏分明。如:“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排八阵,演七星,东结孙吴,西和羌族,北拒曹魏,南下平夷。军中帐里,运筹帷幄。赤壁火温暖了东吴,草船上刻满了你的智慧,翠屏山上留有你的足迹。”一连十个短句,一气呵成,后紧接三个长句,整散结合,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整齐的错落感,同时克服了短句的单调呆板,显现了小作者对人物的了解与其对文字熟练准确的驾驭能力。
也许在考场中,我们不一定能想到这样大段的句子,但如果能秀这样一两个句子,也能成为我们作文的闪光点,正如《北京的符号》中:“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此句不仅用四字词语来装点句子,辞藻华美,意味悠长,而且也将比喻句包含其中,用“似”“如”将几个短句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句子内涵深蕴,韵味十足。
引诗入文
诗词中既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雄浑壮阔,又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细腻,若将这些诗词恰当引人文中,则语言定会亮丽,文采定会斐然。
引诗入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如“漫游赤壁的他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诗入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任职杭州,他带领人民整治西湖,清淤筑坝,既消除了水患,又给后人留下了杨柳依依的‘苏堤春晓’;调任密州,他更是写下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西北望,射天狼’的千古绝唱”。这里,作者不是用叙述的方式将苏轼的人生经历一一写出,而是通过引用他豪放的词句,以词见人,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爱民如子的东坡形象便跃然纸上,语言也因此气势十足。二是化用诗句。如:“伴着你,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自珍的片片落红化作了软软的春泥,常建的独自徘徊寂寞了曲径通幽;伴着你,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美丽的花园。”这里分别巧妙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并将诗句和文意融为一体,妙合无痕,以诗中所举之景言文中所举之人,语言典雅柔美,意境极其深远,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
添加修饰语
添加修饰语可以让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比如,不是“一杯茶”,而是“一杯热气腾腾的柠檬茶”;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黄色的卷毛狗”;不是“一个夜晚”,而是“一个月白风清木叶萧萧的夜晚”。一般来说,“主干”较瘦硬,而“修饰”较具体,一个句子或语段,其修饰越丰富,语言越亮丽,当然,修饰要准确恰当,否则只是堆砌词语,起不到润色语言的作用。再欣赏美段:“烟柳的烟是不用着色的雾,是不用遮掩的朦胧,是凝固的绪情,是飘渺的晨曲,他总是带着一丝淡的忧郁的平缓的韵角,像袭人淡淡的妆,恰到好处。”
赵红英,教师,现居湖北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