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三后期,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很焦急,找不到事情可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历年的高考作文分析总结一定的经验,提出在高三后期作文复习时应该关注的一些方面,比如生活、理性、真性情等,并针对中学作文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三语文 作文复习 主题
每年高三到后期,就会有很多学生很焦急,他们以为自己的作文已经无可挽救了。其实这一时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方法有很多,但是关注各地模拟卷的作文题,从中寻找一定的命题规律,不失为一种方法。
从高考作文及各地模拟卷的作文导向看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一.值得关注的几个显性的考查主题
1.生活。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经历和思考,一直是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高考作文对于区分学生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也可以写自己听到的事情,当然也可以评论身边发生的事情。但要注意:①故事中可以没有“我”,但文章必须有“我”。②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可纯属胡编乱造,③要在故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做到以情动人。
其实,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明明白白地要求学生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返朴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
2.理性。理性在高考作文中的体现就是看问题深刻,由表象深入本质;还指看待问题理智,不冲动,不感情用事。现在高考作文对考生这一素养的考查日渐突出。比如2009年江西卷拍卖圆明园兽首事件中,蔡铭超拍下文物而拒不付款事件,社会舆论褒贬不一。作文要求“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因此在行文中谈的就是对蔡铭超行为的观点,其他问题都不应成为文章的中心。对此应该理性看待,不可盲目苟同。蔡铭超高价拍下文物的行为,表现了他的大智慧和爱国之情,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但拒付拍卖款行为却有失诚信,违背了拍卖规则。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的认识与看法来谈,但观点应该展现理性色彩,这是体现一个考生认识水准的关键。
3.真性情。真性情就是展示真实的个性,说真话,讲真事,表达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内容”上也作了“感情真挚”的相应具体要求。要在行文中多一点感性,少一点冷漠,自己没有流泪的就不要在作文中写自己流泪。
南通语文教研员袁菊老师曾说过:“真正的写作,应是因情而发,由感而生;是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感悟自然的一种真情流露;是心灵自由的释放,自我的一种完善。为了获取高分的写作技法与模式不过是矫情之外一件美丽的外衣。可惜,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外衣’上下了太多的工夫,但再华丽的外衣也掩饰不了躯体的空洞与虚无。”我想这正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也是作文分数上不去的症结所在。
叶圣陶先生也说:“我想劝大家不要把作文当技能看,说或写似技能,实质上是其人的表现。”这说明,作文本质上不是一种技能,“说”也好,“写”也罢,背后都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人品是否正派。我们应该在人格培养上多下工夫,先做人后作文,摒弃作文中一切虚假的东西,还原生活的本真,还原作者个体一切真实的情感、认知、智慧、价值取向,这样的作文才真正能感动人。
二.学生作文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于高考文体的选择,实际上这不是问题。目前命题趋势是文体不限,其实写作功底好一点的同学还是可以在平时多作一些准备,高考时是可以写记叙文的。真正好一点的记叙文在高考评卷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照顾的。比如2009年有通过时尚写母爱(65分),2008年有写偷看老师的日记来歌颂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品质(63分),得分都不低。
认真抓好审题这一关。江苏省作文的平均得分2008年为51.6分,2009年为45.59分,2010年为46分。2008年稍高一些,是因为阅卷组对“好奇心”作了较为宽松的界定,审题上也作了不少迁就;2009年和2010年得分低,是因为取消了切入分,作文直接对应五类文章标准,再加上不少学生不能准确地解读题目所指及能指,叙述或议论没了准头,构思一般,结构和语言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此审题要从审含义、审限制、审角度等角度展开,明确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与立意方向,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李保国,教师,现居江苏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