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学生自主课堂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和改进,需要对学生进行更积极地引导和更多地辅导、帮助,以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驾驭课堂以及比较自主地进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课堂 模式 思考
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推行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的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导的自主课堂和学生选修课堂。其中,学生自主课堂是第一次正式纳入教学安排的课堂教学形式。这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教学改革。
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听课,学生长期接受同一教师的同一授课方式、说话方式、同一音频、同一声调,同一风格,心理极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学习的低效率。而在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中,每次参与授课的学生是不同的,他们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们为了讲解好一首古诗、一篇课文、一个语文活动或一课练习,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课前必须进行认真的阅读、理解、备课、撰写教案或制作PPT的准备工作,这样,由于身份的转换,不仅激发了作为小老师的学生对上课的兴趣,提高了授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老师上课的好奇和期待心里,也提高了其他听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听讲、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2、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自主课堂上,由于授课学生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同学们也体会到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这种课堂教学从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学生几人唱主角、教师作助手,甚至,教师退出课堂,隐居幕后,其他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唱“主角”的方式,课堂变成了所有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大舞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交互学习、讨论,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透彻。
3、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钻研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撰写教案的能力、制作课件的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
当然,学生自主课堂毕竟是一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做为探索中的事物,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从短时间看,我认为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可以说,学生自主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实际学到的知识有时比传统教学法还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没有真正吃透教材,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广度。课堂上学生照搬教材和教案、课件,掣肘了课堂的灵活性,使讲课变得机械、生硬,缺乏生动、活泼。因此,不少时候,课堂气氛沉闷,尽管有的课堂上教师也参与其中,但课堂教学总是不够流畅。
2、囿于教案、课件,课堂上缺乏机智和思维的碰撞、互动。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因为对教材教法的理解有限,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对与教案有出入的答案不知所措,只会笼统地点评“很好”,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和解答,更不能灵活机智地把问题交给大家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以辨明正误。
3、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有限。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不同,对课文的理解也有不同。甚至有的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读懂课文都显得有点吃力,更谈不上深刻理解和领悟了,虽经老师多次辅导,思路仍不清晰,讲解也只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自然导致同学们也听不懂。
4、学生学习任务重,投入的精力不够,也让他们无法打造出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影响了自主课堂的效果。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课,查找相关资料,并认真阅读、理解,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这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学生们平时的作业量都很大,因此,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自然不是太好。
邓玉霞,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