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了挑战和机遇的教育环境,呼唤着学校领导具有卓越的领导力。作为一种领导智慧和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教学副校长领导力不是自然生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自觉修炼、积极践行的结果。提升领导力,贵在自觉,志在行动,重在能力,精在研究。
一.贵在自觉
教学副校长是在扮演自己特定的职业角色过程中创造自己的人生,在角色实践中提升领导力的。教学副校长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就能自觉地进行角色学习。教学副校长具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就会安其位,行其职。教学副校长提升领导力就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明确职业身份和专业发展要求,强化职业认同感,这样才能尽职尽责地履行角色义务,以满足社会期待,同时提升自身的领导力,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
教学校长角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一个角色实践——角色认识——角色再实践——角色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只有在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经过角色扮演和角色亲历体验,把所学到的岗位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副校长才可能形成并逐步加强角色意识,为提升领导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志在行动
教学副校长领导力是在学校教学管理实践中修炼、生成与提升的。“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不行动,不努力,就不会提升领导力。高明的教学副校长正是依托自己所在的学校,在学校改革与实践之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
志在行动,志在自觉地行动,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行动,是把理论运用于学校实际的行动,而不是盲目的行动。没有科学的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指导,就会“盲人骑瞎马”,行动失去方向。教学副校长应当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践行者”,成为科学教学理论的创造者。重在行动,深入课程,教学副校长要积极参与并配合校长做好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倡并坚持校本行动,继而取得领导课程和教学的主动权,提高对课程和教学的领导力。
三.重在能力
学科和学科教学发展规划的制定能力。从一所学校的定位出发,制定学科教学质量目标,只是解决了学科的当前要求。从发展的角度和眼光来看,分析学生以及教师现状,引导全体学科组思考本学科和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景,具体制定发展规划,着眼未来,为学科和学科教学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更为重要。而这一任务理所当然由教学副校长来承担引导作用。
学科和学科教学发展规划的执行能力。规划的制定只是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使学科团队中的每个人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路要走出来和走下去,就离不开对规划的落实。于是学科领导的执行力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不仅需要教学副校长以身示范,还要将自己的操作思路和方法变成大家的共识,靠团队的力量共同去执行和完善。
学科和学科教学的专业判断能力。作为学科领导的教学副校长可能需要有对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感悟和理解,需要平时多关注多涉及与教学相关的任何工作,提高自己思考问题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精在研究
学校改革与发展呼唤着教育科研,教学副校长的自身发展与领导力的提升,也呼唤着教育科研。教学副校长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关系的承担者和学科负责人,不仅要组织参与学校各种教学活动,而且要对学校组织及师生实施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单凭个人狭隘的经验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校长有强烈的研究意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脚踏实地、卓有成效的校本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实践中生成,逐步形成适合并引领学校发展的有特色的“草根化”理论,同时逐步提高教学副校长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的能力。成功的学校管理者无不是以科研为先导,带动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
教学副校长要成为教育科研的志愿兵和带头人,应加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抓方向,明确学校科研的目标;抓舆论,形成学校教育科研氛围;抓制度,保证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地进行;抓自身,教学副校长身体力行,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领导力是教学副校长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提升教学副校长的领导力是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
【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模型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罗慧芳,女,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第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