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5976

[ 邱晓玫 文选 ]   

有对自动词与有对他动词可能态的用法差异

◇ 邱晓玫

  内容摘要:日语有对自他动词的使用区别,对于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题。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描述事物性质、表现动作主行为、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与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之间的使用区别。
  关键词:有对自动词 有对他动词 否定 可能态 使用区别
  
  日语中对自他动词对应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自他动词对应的标准却未成定论。本文赞同奥津(1967)、西尾(1978、1982)、寺村(1982)等的观点,将在形态上、意义上、造句结构上完全对应的自他动词,视为相对应的自他动词。“形态上的对应”是指自动词和他动词是由同一词根派生而来。
  例如:
  
  “意思上的对应”是指自动词和他动词在词义上具有共同点。
  例如,“上げる”“上がる”这两个动词,在《新明解国语辞典》中的解释为:
  上げる:①从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搬运;②往比现在高级的程度提升。
  上がる:①位置、层次和程度,变化到更高的位置、层次、程度。
  在这个位置、程度、层次从低到高的意思上,“上げる”和“上がる”是对应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二者视为有对自他动词。当然,即使大部分情况下意思相对应,也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对应的。因此只要是能够视为意思上对应的情况,就作为有对自他动词。
  “造句结构上的对应”是指,对于同一事件,既可以用自动词描述,也可以用他动词描述,并且符合“を+他动词”、“が+自动词”的格助词对应关系,“が”和“を”之前所使用的名词相同。
  例如:
  (1)子供が針金を曲げる。(孩子折弯金属丝)
   針金が曲がる。(金属丝弯了。)
  (2)子供が風船をふくらます。(孩子吹鼓气球)
  風船がふくらむ。(气球鼓起来了。)
  有对自动词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用于表现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另一个功能是用于说明在受到动作主的施动之后,事物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的功能,一是表示事物不具备某种属性,或者说具备某种负属性,另一个功能是说明在受到动作主的施动后,事物没有发生变化。
  有对他动词可能态的否定表现的作用,一是表现动作主对对象不具有施动的能力,二是在一定的原因或者条件下,动作主不能实施某项动作,三是表现事物的某种状态和属性,但这种状态和属性,是以动作主不具备某项能力、或者不能够实现某项动作、某种状态为特征的。
  下面重点论述二者之间的差别。
  1描述事物属性方面
  (1)氷が沈まない。(冰不会下沉。)
  (2)飛行機の窓は開かない。(飞机的窗户打不开。)
  (3)私は人類とか、自然とか云う言葉ではあらわせない、或ものがあると云うのです。(『友情』)(我觉得有某种用人类或自然的语言无法形容的东西。)
  (4)余人をもって代えられないのがスペシャリストである。(『心の危機管理術』)(所谓专家,即指别人无法替代的内行。)
  例(1)(2)中有对自动词“沈まない”的表达方式,描述的是与人的力量有无无关的,“冰”这种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不变的性质。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客观原因,冰不会沉到水底,即使人努力使它下沉,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事物自身具备的一种绝对的属性。因此,表达“冰不会下沉”的意思,一般使用“氷は沈まない”,而基本不说“氷は沈められない”。类似的还有“飞机的窗户打不开”,使用自动词的否定表现“飛行機の窓は開かない”,如果使用他动词否定表现的“あけられない”,在意思方面,则发生了变化,表达例如由于规定不允许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不能打开的属性,而不是窗户的自身的属性。
  例(3)(4)中的“东西”,具备“言语无法表达”、“别人无法替代”的性质。但是,这些性质却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人自身不具备“表达”、“替代”的能力,或者实现的可能性,并以此来定义事物的性质,“东西”被贴上“语言无法表达”、“无法替代”的标签。这种性质,并不是事物自身所具备的不变的性质。
  2描述动作主行为的情况
  有对自动词只描述动作的结果,而忽略动作主体的存在。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客观的描述受动对象的结果状况——结果来说,没有任何变化产生。有对他动词的可能态的表达是描述动作主体的行为,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表达动作主体不具备实现动作的能力、动作主不具备实现动作的可能性。例如,
  (5)時間がかかるかもしれないし?時間かけても完全にはなおら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わよ。(『ノルウェイの森』)
  也许花时间,也许花时间还不能全好。(《挪威的森林》)
  (6)玉枝は何どもよんだが声がなかった。戸をあけようとした。中から鍵がかかっているのか、あかない。《越前竹人形》
  (玉枝呼喊了好几次,但是没有人回答。她想打开门,也许门从里边闩上了,打不开。)
  (7)誰かを好きになったとき、ただ心の中で好きと思うだけでは相手に伝わらない。(『心の危機管理術』)
  (当喜欢某个人的时候,只是将喜欢藏在自己心中,这样情感是无法传达给对方的。)
  (8)そしてその彼女の病気はもう誰にもなおせないの。(『ノルウェイの森』)
  于是,她的病谁也治不好了。(《挪威的森林》)
  (9)僕は足音を殺して通りすぎようとしたが、石ころだらけの川原だから、ごつごつという靴音を消せなかった。(『黒い雨』)
  (10)もはや誰の目にも日本は戦争が続けられないことがはっきりした。(『日本経済の飛躍的な発展』)
  (无论在谁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已经无法持续战争。)
  例(5)中,述说的是“病”本身的问题,“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好转的意思,而不关心医生或者患者为了治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例(6)中,“门”最终的结果状态是“不开”、“没有开起来”。试图开门者的各种努力都不予以关注,只最终描述“门”的结果状态。例(7)也是一样,使用自动词“伝わない”的表达方式,就将情感视为一种如同电波信号一样,可以自动传递的事物,但结果是这种传递未到达对方处、变化未实现。
  但是,使用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的例(8)中的“治せない”则不同,它表现了,无论是谁,都不具备使“她的病”好转的能力,述说的是人的能力的问题。同样,例(9)中,在“充满小石子的河滩”这样的外部条件下,人如果走路的话,脚下必然发出声音。使这样的声音消失是不可能的。或者理解为,使这样的声音消失的能力不具备。例(10) 他动词“続けられない”表达的是,由于各种自身的原因,国家不再具备维持战争的能力。
  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些难以区分的词例。
  首先是“切る-切れる”、“割る-割れる”、“折る-折れる”、“焼く-焼ける”这类,“ru―reru”对应的有对自他动词。这些自动词与他们的对应的他动词的可能态的形态相同,此类动词在文中使用时,既可以理解为自动词句,也可以理解为可能动词句。特别当主语是不特定的人,而是描述一般情况时,自动词句和他动词可能态表现的句子,在句子构成上完全一致。特别是在否定句的情况下,难以分清是自动词否定表现还是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的句子更多。
  (11)この糸がなかなか切れない。(『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p276)
  这条线老也切不断。
  例(11)既可以理解为(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切断,也可以理解成,这根绳子在切割的情况下,不发生断开这样的状态变化。
  下面的例子也一样。
  (12)このひもはかたくしばってあってなかなかほどけません。(『長沼』)
  (这跟绳子绑得很紧,总是解不开。)
  (13)この語の意味は、そうはとれない。(『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p276)
  (这个词的意思,不能那样理解。)
  (14)ピストルの弾丸ぐらいでは割れないガラス。(『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p276)
  (子弹程度的冲击力打不破的玻璃。)
  寺春秀夫(1982)明确指出了上述的现象。(这些有对自他动词中)“自发的变成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不(或没有)实现,与“打算做某件事情,但是由于受到阻碍,做不成(没做成)”的情况,变得难以区分。森田良行(1982)中也指出,无论理解为动作主有意识的行为的“结果现状”,还是“客观的对象的现状”,在事实上都是一致的。
  从语用论的角度出发,有对与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也有不同,森田良行(1988)中做了仔细的说明。
  可能动词,是从说话人自己的角度出发,由于能力、技术、条件等原因,无法(或可以)开展某项事情。因此,全部的责任都在于说话人方面。如果采用自动词来表达,则蕴含着说话的人一种潜台词,即某件事情不可能(或可能)完成,其决定条件是超出说话人意志和希望的客观的条件和原因,属于外在的不可抗力。
  因此,选择自动词还是他动词可能态表达同样的事件情况,就有巨大的差别。比如,同样是拒绝,他动词可能态的否定表现“もう載せられないよ(已经装不了了)”,给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情绪而做出的判定,不亲切,听起来像故意为难。但是,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もう載らないよ”,则包含“我想帮你装,但是现在车上已经装满了”的意思,强调了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意思。
  本文对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与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的功能和意义特征进行了说明,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二者间的区别。将本文的内容简要概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日语的特点,多以一种随着趋势自发产生的受动的立场来表现事物,相比较而言,少用主动的要进行某事的能动的立场来表现事物。因此,自动词的使用非常普遍,即使与对应他动词的可能态的形态相同,也能够认为所使用的是自动词。
  但自动词的概念和有对自他动词概念和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因此初级阶段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有对自他动词的使用区别,常常成为难题。
  
  邱晓玫,女,福建闽江学院外语系讲师。

有对自动词与有对他动词可能态的用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