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1年第8期 ID: 155969

[ 丹慧敏 文选 ]   

诗词中的双关举隅

◇ 丹慧敏

  内容摘要:在古典诗歌中,由于作者要追求一种诗味,一种弦外之音,往往要在语言方面精雕细凿。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双关”。双关是利用字词同音或者同义的关系,它使词语具有了双重意思,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出诗人内在的指向。在表现形式上它是多样的,一是运用词语的多义性,二是借助于多音而构成。
  关键词:诗词 意义双关 谐音双关
  
  一.意义双关
  
  意义双关就是利用词语或句子具有两种含义构成的一种语言形式,这在古代诗歌中也是最为常见的。
  例如,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时光是美好的,但毕竟是短暂的;从深层上说又是感叹才子佳人之迟暮。
  ②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
  其中的“远”,一个义是指在空间上的长,一个义指时间上的长。这两个意义都是同时存在的,既说出了“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也传达了“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的思想。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中的“碧玉”既是实指,比喻柳树鲜嫩清脆,如同碧玉一样美丽,描绘出柳树那一片片柳叶,仿佛带有玉石的光泽;也是虚指,想象小家碧玉有如袅娜的柳树,扶风含情。
  
  二.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也就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构成的一种语言形式。例如:
  ①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的《竹枝词》
  其中的“情”与“晴”同音,“晴”暗指“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晴天”的“晴”和“感情”的“情”谐音双关来刻画少女含蓄蕴藉的情感。双关义不仅指天气的阴晴,更主要是用来暗示少女“无情还有情”的微妙心理。一语双关,表达的含蓄而又巧妙,使人感到一种清新之感,并且也增强了语言的表达空间及其表达效果。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身误》
  “山中高士”,比宝钗,喻其清高、洁身自好。“雪”与“薛”谐音,指宝钗,兼喻其冷;“林”指林黛玉;从此曲里,我们深深的体会到贾宝玉婚后仍不能忘怀逝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实则终身寂寞。作者心中的那份悲情也就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诗人借用“丝”与“思”的谐音,再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微妙的传达出了刻骨铭心的儿女至情,而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词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有的版本解释说这是借“骄阳”的谐音表达了杨开慧在作者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这两句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
  可见,双关表面上的意思,不是说话或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弦外之音”。
  在古诗中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不但有助于诗歌的含蓄性、多义性,进而营造出诗的高格,引发人们的想象,而且使语言本身增强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激励后人的至理名句。
  
  丹慧敏,教师,现居河北邯郸。

诗词中的双关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