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94

  

民办高校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及教育策略

◇ 徐慧茗 华玉坤

  [摘要]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近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困难群体逐渐增多。本文分析了大学学困生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原因;教育策略
  
  近几年,随着《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民办教育法令颁布实施,民办高等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进入大学的“门槛”也逐年降低,这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上的扩张导致了生源质量下降,学习困难大学生群体逐渐扩大,有的甚至无法完成学业,造成高校管理资源的极度浪费。找出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一)生源参差不齐,大部分基础较差
  民办高校设置的层次较多,有国家统招本科、专科、成人教育、自学助考等,生源广泛,良莠不齐。在招生政策上,对本省有降分优先录取、缴费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更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占主体,严重影响正常教学,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习习惯不良,方法欠佳
  民办高校学困生普遍具有独立性强、个性强、自尊心强而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特点,他们学习懒惰,缺乏刻苦精神,主动性差。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中小学生差别很大。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大学普遍实行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大学学困生不知如何自主学习,无论是在课前、听课中,还是课后练习、复习等学习环节上都欠主动性。他们往往惰性大,依赖性强,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作业不规范,不勤做作业,考试甚至抄袭;对学过的知识不重视理解,眼高手低,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三)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模糊
  学习困难大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缺乏理想教育
  缺乏远大的理想学困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新的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入学后最基本的心理定位。上大学后可能会出现思想上“理想间隙期”,致使学习动机较弱。进入大学后,高考的压力荡然无存,心理上极度放松,短期内难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2.专业思想淡漠
  许多考生对高考志愿的填报很被动,有的考生志愿甚至是由家长代填的,或者所报专业未被录取,或不是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入大学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致使专业思想动摇,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对所学专业课提不起兴趣。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学困生往往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不会科学管理课余时间,易受外界影响,自控能力不强。有的迷恋电脑游戏,迟到缺课现象屡见不鲜。此外,高中阶段很多学生一门心思考大学,兴趣狭窄,没有特长和爱好。进入大学后,为了弥补中学时代失去的乐趣,他们就迫切地想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把主要精力放在“张扬个性”、“发展才艺”上,学习和休闲本末颠倒,脱节于常态生活。
  (四)知识结构建构不合理
  大学课程的设置带有基础性和专业性,各年级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一些学生凭个人的喜好学习,喜欢的学科就学得认真,不喜欢的就不愿学习。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活动课和实训课不愿动手操作,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一部分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持消极应付的态度,提不起精神,造成偏科倾向。
  (五)其它因素
  一些大学生因为自身恋爱受挫严重影响了学业,少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上的自卑和抑郁影响了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对大学“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学情绪,一些教师忽视同学生之间学问探讨和情感交流等。
  二、学习困难大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民办高校大多突出办学特色,强调专业技能培养,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但在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等方面重视不够。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不足。
  (二)加强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与成年初期,是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的重要阶段。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迅速变化与发展的震荡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心理压力、心理危机等情况更为普遍。因此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把解决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应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如为学生建立专门心理健康咨询档案,进行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及专项心理素质训练等方法,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大学生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三)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心理素质
  非智力因素既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也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成功动机等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1.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热情,用自己的感情诱发感染学生,引起师生间的共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2.培养大学学困生健康人格,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他们的特长。
  通过发展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他们尝试成功,找回自信。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学困生进行个别交流,并予以特别关注和帮助。
  3﹒培养大学学困生的坚强意志品质。
  对学困生进行挫折教育,正确对待失败,学会自我调适,树立信心,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心理健康指数。
  (四)加强对大学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困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大学学习专业性强,学习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需要有较强的计划能力、自学能力、自制能力,进行探索性学习。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简介:徐慧茗,江西蓝天学院。

民办高校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及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