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92

  

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探讨

◇ 晏仲谋 贺红兵

  [摘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和就业走向,探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用身体训练的意义,及其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的作用,并提出实用身体训练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教育 职业技能
  
  高职的体育教育既有普通高校的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专业特性。因职业劳动的性质、形式、条件与环境不同,对人的身心素质的要求就不同。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如何提高人的身心素质,防治职业病,对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自身的性质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劳动一线的职业技术人才,注重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职业劳动正向着复杂化、节奏快、强度大、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对人的身心素质要求更高。虽然普通的体育教育也能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但它不适合职业教育“抑其过而补其缺”的特点。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部位、运动轨迹多是局部的、重复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必然会影响其劳动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是学生在校接受就业前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职业病的预防和运动康复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将有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或职业转换中发挥良好的体质基础和心理状态。
  (二) 学生从就业的压力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体能的日益重视,很多企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外,更多的考虑企业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招聘人员的职业体能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健康的体魄的锻炼,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肯定不会受到欢迎。因此,学生对体育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
  二、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原则和策略
  (一)坚持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新的目标体系;要以“终身所从事职业”为主线,把“育体育心”、“未来生活需要与学生专业主体需要”、“增强操作能力与终身受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树立“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观点,激励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与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原则
  职业体育具有其特殊性,如果用普通学校的体育教育显然是不合适的。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生理负荷.具体的工作形式、自然、社会条件均不同;因此,制定体育锻炼的内容时,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充分考虑职业特点,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
  三、高职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方法
  (一)紧扣职业活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
  职业体能素质是学生在基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体能素质,是今后从事职业劳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分析不同的职业劳动对从业者身体素质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同时还要研究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什么不同的促进作用,结合生产劳动实践进行实用性身体训练,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相应的身体素质,强化发展对职业重要的身体能力及其相关能力,在此基础上保障身体活动水平的稳定性,提高机体对不良劳动环境条件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保持和增进未来劳动者的健康。
  (二)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融人教学内容
  树立了终生体育的思想,才能自觉自愿地进行锻炼。作为职业教育的体育教师,一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项目,并能根据职业和身体条件的变化制订科学的锻炼计划;二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职业病预防纠正的方法;三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科学知识.为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四、对高职体育教学提出建议
  (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必要的身体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及相关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人的适应劳动所必要的机能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学的效果和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
  (二)要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安排实用身体训练的内容。体育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制定必要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职业实用身体锻炼的习惯。
  (三)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师思想观念。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还要研究各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研究新一代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灵活地搞好职业体育教学,将职业体育的实用性、补偿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人教学之中,力求使学生在职业体育教育中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秦巍峰.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用身体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34
  [2]陈碧英.浅谈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2002,01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职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晏仲谋,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教育发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