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84

[ 柳丽莎 文选 ]   

北京胡同

◇ 柳丽莎

  [摘要]这是一个难得的充满明媚阳光的清明节。有的人选择了到墓前祭拜逝去的先人,有的人选择了到郊外沐浴暖暖的春光,而我们,选择了去到那个我本应熟悉却着实感到陌生的北方城市——北京。
  [关键词]文教随笔;北京;胡同
  
  不同于已经开始有些燥热的武汉,早晚的北京依旧还留有让人忍不住寒颤的凉意,零星的鸟窝还点缀着路旁光秃秃的枝牙,公园里的桃花开了,而武汉的樱花都已凋谢,报纸上“北京有望入春”的大标题让我们笑着感叹到,我们果然是到了北方。
  北京这个城市大气而从容,不知是否是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置身于它的街道中,会让你感受到人的渺小,似乎行走在这里,人们会不由地放慢自己的脚步,脸上也会多一份悠闲与舒适。
  几天的时间,想对一座城市有多深刻的了解是不太可能的。特别是对于北京,尤其当我们越发地走近它,就越发地感受到它的丰富与深厚。各具特色而又都代表着中国最高等教育的学府清华与北大,充满现代气息的鸟巢水立方,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古朴而又时尚的锣鼓巷,引领着中国尖端科技的中关村,热闹非凡的中华老字号一条街——前门大栅栏,令人肃然起敬的国子监,繁华的购物中心王府井大街……作为这大大城市中的小小部分,它们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北京,生动而又鲜活。走在这方方正正的都城,就象游走在目不暇接的万花筒中令人头晕目眩,又像在品尝一张味道极美色彩斑斓大大圆圆又厚又实的煎饼,而天安门就是那甜甜的令人神往的饼心,令人瞠目结舌!但在这些地方,我都只是游人,只是过客,与千千万万的欣赏风景的人相同。而在北京城二环以里的一条胡同里,我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二环里的北京是北京的老城,是少有高楼大厦的,纵横交错的胡同小巷与不那么宽的街道织成了当时北京交通网,胡同就是那时人们每天回家的正道。当我们进到二环里,爸妈总会有很高的兴致,一起谈论着十几年前的生活与工作,谈论着许多胡同的名字和曾经的人和事。那些勾起他们记忆的地方,或有了很大的改变,或依然如前,这时的他们心中似乎充满了感叹,过去的生活一一呈现在眼前。而我总傻傻地望着他们指向的地方——说我曾经哭闹或者蹦跳过的地方,在几乎空白的记忆中描想当年的图景。
  这天上午阳光格外的好!爸妈决意带我去看看曾经的家。刚进安内大街,他们就抑制不住回家的兴奋,说爸爸在方家胡同口排队买大白菜,说我在分司厅幼儿园哭着跑回家,说这条街是我们以前生活的地方,他们既兴奋又慌张,象一对返城中年回家时既熟悉又陌生四处张望着,细数着这里十几年来的变化。越近胡同口,他们的脚步越快,我的心却越发忐忑,也更像曾被抱养又被接回家的孩子,怯怯地看着安定门内大街和交道口大街之间路东的这条东西向的胡同——交道口北二条,她仅仅是北京数千条胡同中非常普通的一条,于我来说却是那样恍惚。走到胡同口,一位白发爷爷站在一座四合院门前向我们喊道:“回来啦 ,在这儿哪!”
  这带着纯正京腔的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就把爸妈带回到过去的时光。向我们打招呼的是陈爷爷,是这座四合院的主人,在我们生活在北京的那几年,就与他生活在这个院子里,爸爸妈妈与陈爷爷相见时的感觉,有种我说不出的特别的味道,像是久别的老朋友,抑或是亲人的重逢。
  踏上不太整齐的石阶,跨过因年岁久远而被磨得光滑的门槛,走过那朱红的大门,每向前一步就有院子里不同的景致呈现在我面前,“丽莎儿还记得我吗?”陈爷爷问道,我笑着摇了摇头,大人们也都笑了,“那时候你多小啊,像个男孩儿,常到我家里来玩儿,我给点心你吃,要你唱歌你就唱,要你跳舞你就跳,能唱会跳,胆儿大,有魄力的姑娘,你走了以后,我那鹦鹉还整天念你名字呢,现在都长这么大了,我也老了哟!”是啊,十几年转眼就过去了,那就是我十几年前的样子吧!看着这里的门、窗、屋顶上的瓦片,院子时的石桌石凳,墙上斑驳的痕迹让我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站着这儿,摸索着那些曾以为是梦,但却真实存在的场景,挖出我记忆深处那些零星的片断,这里的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与幼小的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似乎看到了那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在院子里嬉戏玩耍,一次一次地扶着朱红的大门跨过门槛,一次次地在胡同里唱着歌儿奔跑……十几年后,当我再次回到这里,回到我久违的这个家,这种似乎现实与过去陡然相遇的感觉,让我久久地站在那儿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陈爷爷的家有浓浓的历史的味道,挂在墙上的他父亲的字画,陈列在房间里的收藏的古物,雕花的木制桌椅,与院子里的一切一样都让我感到古朴、厚重,有历史的份量,也有家的温暖,屋子里的小狗、屋外的花、鸟、鱼,与当年整天喊着我名字的鹦鹉一样是老人闲适生活中的乐趣,老人年轻时是个少爷,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听着老人与爸爸妈妈谈论着他们熟悉的人、事,感觉到老北京人的生命融进了老北京的四合院,老北京的胡同,在世代的繁衍与传承中,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这次清明的北京之行,虽然短暂,但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传统却又国际化的北京,一个历史悠久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北京,北京许正因为它丰富多彩的内涵,让它有了包罗万象的大气,让它有了平静对待一切的从容,从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或许因为太年幼,我并没能拾起对北京生活的更多的记忆,但在这里的生活或许在潜移默化中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感情,当再度到来时,便产生了浓烈的好感,我爱上了北京这个城市,因为它的内涵,因为它的气质,也因为在它大街小巷的深处,有我曾经的家和童年的足迹……
  
  作者简介:柳丽莎(1994—),女湖北黄石市,自幼随父母在北京生活。

北京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