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75

[ 梁文颖 文选 ]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

◇ 梁文颖

  [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必将为广西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的挑战,是广西各行各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他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惟其如此,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才能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东盟;广西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如何提高高职高专人文素质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就是如何开设课程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的论述,如张旭及李艳静(2009)、曾险峰(2010)肯定了开设《大学语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如张泰及张芳慧(2010)主张开设文史哲、艺术、社交与应用等课程来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张敏及杨孝春(2009)明确了开设《中国文化概论》所能达到的积极效果。第二,多数学者,姜日韦(2007)、郑开顺(2008)、岳鹏霞(2009)等认为开展丰富多姿的课余文化活动是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第三,有学者认为适当借助一些载体,也可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刘高远(2008)指出高职高专校报对于人文素质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刘黎及胡珍(2009)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第四,有学者,如黄欣加(2007)认为可以利用“人文奥运”来培养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第五,学术界已经意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就此学者如李春萌(2006)、王丽(2007)、戴旻及陈国生(2008)等已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毫无疑问,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关于提高广西区高职高专人文素质的研究并不多见。为此,本文拟就在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区高职高专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做一些探讨。
  二、新形势下广西区高职高专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2010年元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必将为广西的经济文化建设来带空前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可以肯定的是,此机遇与挑战必将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高校。据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8月30日,广西共有41所高职高专院校(包括民办院校)。广西区的高专高职院校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其余的地级市基本上也有分布,但数量上则相对较少,分布较为合理。应该说,广西高职高专所开设的专业各具特色,与社会所需密切相关,均为广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文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那么,在新形势下,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影响下,广西区的高专高职院校该如何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挑战,进而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来加快自身的发展。本文认为,为了应对新的挑战,把握机遇,广西区的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出能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关于广西区的高专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我们可以从高专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高专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加以分析。
  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第一条就做了明确的规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至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第二条是这样规定:“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由高专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可见,高职高专院校是为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当然就包括人文素质。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素质令人担忧。对此,黄欣加(2007)已明确指出:“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还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对上高职高专有自卑心理,认为高职高专学生比普通高校大学生低一等,因而自己看不起自己。一些学生无视学习的责任,终日沉迷网吧,无所事事,逃课、睡徽觉、带女朋友游山玩水,混耍胡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混乱,心里一片空白。他们文化素养较差,知识面较窄。”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着重在“把握自我、尊重他人、报效社会、善待自然”等四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笔者认为,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连贯性、实效性、针对性的原则。此外,还要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培训。
  1、连贯性
  众所周知,现在高职高专的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物质文化丰富,但缺乏与人合作、缺乏团队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学生中开展“把握自我、尊重他人、报效社会、善待自然”四个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换言之,需要贯穿整个高职高专学习阶段,也就是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必须开展此项教育。只有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上述目标才能有望达到。当然,各个时期内容应该是不尽相同。
  2、实效性
  在对学生开展以“把握自我、尊重他人、报效社会、善待自然”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广西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注重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在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之前,有关部门、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案。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东盟博览会招募志愿者之机,对学生进行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主题的教育,说明入选志愿者的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是服务社会的难得机会,以此鼓励更多的自愿者报名参加。此举势必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如可以开展形式、内容多样的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农村,尤其是广西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广西民族地区的实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建设广西的热情。邀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做新形势下广西经济文化建设形势的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必将更清楚当前广西经济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及挑战,也必将激发学生加倍努力学习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各项知识、技能。惟其如此,他们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肩负起建设富裕文明的广西的历史使命。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在各自行业里的成功人士,特别是校友,做成功事迹报告会,毕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以此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报效社会、报效祖国。
  事实上,只要方法、措施得当,组织得力,20岁左右的高职高专学生是可以逐步达到“把握自我、尊重他人、报效社会、善待自然”的目标。
  3、针对性
  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才能达到既定目的。
  对新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要做好调查工作,摸清学生入校前的人文素质的基础,也就是要做好大学开始阶段与中学阶段的有机衔接,从而更有针对性对新生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
  作为我国五个自治区之一,在广西生活着壮族、瑶族、京族、毛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我们务必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及民族习惯,切不可一刀切,绝不能侮辱少数民族学生某些与众不同的习惯。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维护了我国民族团结。事实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来教育广大学生要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增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梁文颖,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