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然而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依据生硬的教材照本宣科,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们普遍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远不如其他如音乐课、计算机课好。
[关键词]教学艺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改革政治课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材是作为传授学科知识的工具,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是按德育理论系统的序列展开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考试大纲进行编排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考试,是一种被动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课教学应更要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要求政治教师转变观念,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改革政治课教学模式
(一)引入现代教学设备,增加信息容量,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色、声、图、文并茂的生动性,可以比较直观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还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教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其他民族群众,对多民族没有什么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网上下载了一组反映全国56个民族风俗文化的短片,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一下子就增强了感性认识,有效配合了课堂教学。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形象具体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破解教学重点、难点,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学“财政收入与支出”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运行原理,我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将财政设计成一个大钱包,有多个入口和出口,入口为各项财政收入来源渠道,出口为财政支出渠道,用多媒体演示,使有关概念形象生动,运行原理一目了然,学生很快就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师生交流合作,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全面完成政治教学任务。
(二)开展探索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用以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代替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改变传统的只看重书本知识,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在学中作”“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政治课程中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学生则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网络组织材料、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对于教材,让学生去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以讨论、录像、对白、辩论、板报、社会调查等不同形式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新、进行突破,才能真正的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大力提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习内容和方式上的开放性、改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老师提出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学生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提高。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地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三、合理全面的政治课学生评价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评价方式是以考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为主,采取单一笔试的方法来判定学生思想品德分数的高低,手段单一,局限性强,具有很多弊端。这种评价方式只着眼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来说就是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狭窄的就是为了考试,记了就是为了考,考完就忘,没有任何意义。这与当前所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极不配套的,必须改革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旧评价体系。新课程下学生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以人为本,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评价行为。初中政治课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创造性、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全面的发展。看重对学生的激励性、形成性的评价,促使学生个体能积极、健康地发展。课堂内的学生评价是一种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行动性评价,其主要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关于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徐超.贯彻新课程理念,改革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考试周刊.2009年38期
[2]高伟峰.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小学电教.2010年1期
[3]徐明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之我见.新课程研究(上旬).2010年3月
[4]刘维凤.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政治课学生评价的几点看法.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8期
作者简介:徐明,潢川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