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880

[ 牛宝华 文选 ]   

论夏洛蒂.卢卡斯婚姻选择的合理性

◇ 牛宝华

  [摘要]简·奥斯丁是进入19世纪后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她通过《傲慢与偏见》中几段婚姻的描写,来探索经济关系在婚姻和人们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夏洛蒂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一直以来是人们批评和鄙夷的对象,但将其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赞叹夏洛蒂.卢卡斯婚姻选择的合理性。
  [关键词]夏洛蒂·卢卡斯;婚姻;合理性;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是进入19世纪后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作家。直到18世纪末,小说在英国文学中只占极其次要的地位,甚至不被视为文学。严肃的男性文人,只写诗歌、剧本或者散文;甚至连阅读小说也被看成是下等手艺人和女人们的消遣方式。而且,以往的小说受浪漫主义影响,大多描写鬼魅和超自然的生灵,故事情节恐怖而又光怪陆离。正是瓦尔特·斯格特勋爵和简·奥斯丁开辟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他们的作品开始以现实中的人为主角,真实描写了当时活生生的社会。简·奥斯丁是写小题材的。读者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世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十八世纪的英国,婚姻所涉及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另一主要因素是地位,这是由社会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就当时的英国来看,奥斯丁的作品确实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她的写作目的也正是要批判使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遭到不幸的社会习欲,痛惜青年男女的求爱方面的双重标准:男方可以用种种计谋来俘获女方,而女方不得不委曲求全,以天生的美色来换取经济上的稳妥地位。所以,奥斯丁对现实关系的揭露,可算是入木三分了。难怪西方有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大卫·载克思说,在“揭露人类行为的经济原因”方面,简·奥斯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马克思以前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了。”从《傲慢与偏见》的整个描写来看,作者不是探索女性问题,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即占有欲泛滥成灾的社会条件下的婚姻关系,推而广之,也是考察经济关系在婚姻、在人们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在奥斯丁看来,关键还是“财产”二字。总之,是经济、是数字决定人们的生活与命运,决定着婚姻关系。
  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和爱情婚姻往往是形影不离,难分难舍的。小说里人们谈婚论嫁时总少不了金钱的影子,而阐述金钱对于婚姻的选择,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林斯牧师和夏洛特·卢卡斯的结合了。而这段婚姻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批评和鄙夷的对象。但是,当我们把这段婚姻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看待时,我们不得不赞叹夏洛蒂.卢卡斯婚姻选择的合理性。夏洛蒂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更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更具有典型意义。
  夏洛蒂·卢卡斯可以说是《傲慢与偏见》里有头脑并富有理性的一位女子,是她最先看出达西对伊丽莎白有意,并且向伊丽莎白表达她对简和宾利感情发展的担忧(事实证明她是正确的)。夏洛蒂的聪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让人感叹的是她对自己婚姻选择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得认识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上层阶级婚姻的普遍本质:物质因素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社会的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卢卡斯家族也算是属于贵族阶级,在16至18世纪期间,对英国贵族来说,“婚姻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私人结合,而是一种确保家庭和其财产永存的制度性策略。”贵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要服从家庭的利益,他们非常注重婚姻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对于许多处于经济困难的贵族来说,尤其如此。因而,属于破落贵族家庭的夏洛蒂已经27岁,又没有娇好的面容和多少可观的嫁妆,选择嫁给柯林斯实际是理性的、明智的。因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男女不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法律规定,女性不拥有财产继承权,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最适合女性的天地。女性没有受教育权,国家和社会不提供给其受教育的场所和机构。即便是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女性也不可能在社会上从事能使自己独立生存的职业。唯一可做的家庭女教师一职在当时是被人们所不齿的,贵族阶级更认为是不体面的事。女性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财政保证”,婚姻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婚姻不仅仅是作为爱情的归宿,还会是“谋生”的手段。《傲慢与偏见》第二十二章中,当伊丽莎白质疑夏洛蒂的婚姻选择时,她回答到:“…你知道我不是一个浪漫的人,我决不是那样的。我只希望有一个舒舒服服的家。论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觉得跟他结了婚,也能够获得幸福,并不下于一般人结婚时所夸耀的那种幸福。”
  简·奥斯丁是有深刻寓意的。钱财和婚姻密不可分,这点作者并不否认。要保证一家人幸福安康,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财富做基础的。而对于金钱主导婚姻这一观念,奥斯丁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是她没有以社会批评家的身份揭露社会的本质,也没有采用激进艺术家的极端手法。她的讽刺既辛辣又轻松诙谐,既深刻又流畅自然。通过几桩婚姻的描写,她揭露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利益在婚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感情会受到它的控制。正如奥康瑙尔所说,奥斯汀是位“最杰出的道德家,她总是通过小说来教育读者,而且她教导的方式是谨慎而周到的”。她在小说中从不说教,而总是寓教于讽,寓教于乐,让读者从作品那些滑稽可笑人物的自相矛盾、荒谬可笑的言谈举止和适得其反的行为中得到乐趣与启迪。
  简·奥斯丁的小说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往往因家境悬殊、金钱地位差距而造成阻碍,有一些人物因为“环境”所迫而无法得到自己的爱情,选择了金钱或屈服于命运。但她六部小说的主角通通都是幸福结局,她自己却是终身未嫁,四十二岁就过世,我们也许可以推测出,她的小说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想化,是对那些她所希望经历却未能经历的遗憾给予的一种补偿,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实现她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如果留意大家会发现她笔下所有最终给女主角幸福的男主角都是“富人”,虽然女方往往家境普通,但至少男方的“财富”保证了最终幸福的可能性,对于一个没能得到完美结局的人,却能让她笔下所有的故事能有童话式的美丽结局,做到这点,显示出了简·奥斯丁很大的勇气,一种相信爱情的勇气。虽然她没有得到幸福,但却把追求幸福的勇气和希望带给了世代读者,这就是简·奥斯丁的伟大。
  
  作者简介:牛宝华,西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论夏洛蒂.卢卡斯婚姻选择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