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宫泽贤治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诗人、童话作家。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童话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虽然难懂,但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剖析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中的思想意识,探讨其作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自然;和谐;平等;积极
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这一文化载体就开始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熟知的动漫形象有一休哥、叮当猫、圣斗士星矢等等,也开始知道一些日本漫画作家如手冢治虫。谈到童话作家,大家一定都知道安徒生,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日本国内家喻户晓,声名甚至超过安徒生的宫泽贤治。宫泽贤治于1896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生前努力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却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他死后却名声鹊起,成为知名的儿童作家和浪漫主义诗人。每部遗作均被视为珍宝,受到了儿童以及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日本文化界屡次掀起宫泽热,研究他的生平、诗歌、童话的著作层出不穷。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因为他的童话中蕴涵着美感和深意。因此,认真解读宫泽贤治的作品,对我们会有不少启发。
一、保卫自然、和谐相处
在他的童话《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的故事》中,这种意识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这篇作品里,讲述了在一块土壤并非肥沃的土地上,四家人迁移到这里,开荒种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简单快乐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最基本的居住场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还帮助人类抵御恶劣的天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浑其乐融融,和谐相处。故事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处是,四个男人要在四座小山上开荒种地盖房生火,便先征询四座小山的意见,而四座小山齐声回答同意。这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也是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在从大自然获取恩惠之前总是先征得大自然的同意。另外,在这篇童话中,描述了农民丢失了四个孩子而去森林里寻找,发现一群狼不停地围着火堆来回奔跑,四个孩子围着火堆吃烤栗子、鲜蘑菇和木耳。农民们接回了孩子,为表达谢意,回去后做了糯米糕送到了狼山中。这是多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画面啊!在我们生活当中,狼总是以凶残的形象出现,人类见之逃都来不及,绝对不会有这么相亲相爱的场面。这里的四座小山和狼其实都是大自然的代表,赋予人类很多的恩惠,彼此可以融洽相处。
但是人类与大自然并非总是和谐相处。第二年一个早晨,农民们发现农具不见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笊篱山的山妖的恶作剧,因为他也想吃糯米糕。大家回家之后,又做了糯米糕送到了狼山和笊篱山里。第三年一个早晨,人们发现堆房中的稻谷一下子全没了。几番周折,才知道是盗贼山里的偷了他们的粮食。刚开始,盗贼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是在正直的岩手山的劝解下,事情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人们回家之后,又做了糯米糕给四座小山都送了去。从此以后,大家和这四座小山都成了朋友。每年冬天四座小山都会向他们讨要糯米糕。读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者其实是大自然的恶作剧。
这篇童话其实告诉我们,大自然既有“顺”的一面,也有“逆”的一面。当我们人类接受了大自然的恩惠,越来越富足的时候不能淡忘其恩泽,不然就会遭受大自然的恶作剧惩罚。
在童话的结尾,农民送给盗贼山的糯米糕最多但是掺了沙子,说明农民对盗贼山的偷盗行为有点怀恨在心,也表明人类对大自然不够宽容。“然而糯米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小,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句话也说明人类在以后的日子里,感恩意识变得越来越淡薄。我们也不难想象,某一天大自然会再次对人类进行惩罚。这篇童话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此人类应该永怀感恩之情,时刻不忘报答,还要保卫自然,珍惜资源,才能与自然长久和谐相处,人类也才能持续生存发展下去。
二、万物平等
大自然的万物和人是没有区别的。这种平等意识在宫泽贤治的童话中随处可见。他从小就很爱亲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感情自然不浅。在他的童话中,比如《乌鸦的北斗七星》《橡林之夜》《盲葡萄与彩虹》《蜘蛛、鼻涕虫和貉》以动植物为主人公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在《大提琴手哥雪》中,这种平等意识表现的非常明显。
《大提琴手哥雪》讲的是一个不得志的大提琴手哥雪通过与动物的四次音乐交流,达到在音乐上的成长的故事。在与动物进行的第一次交流中,花猫要求哥雪演奏舒曼的《梦幻曲》,它来当听众。在这个阶段,哥雪还十分轻视动物,“他斥责道:‘你别说大话了,一个猫能听懂什么! ’”在这时候,哥雪还不相信“狂妄”的动物能够像人类一样欣赏音乐。后来花猫还帮哥雪打拍子,还帮他指出了演奏的缺陷。由此看出,动物不仅能受到人类音乐的感染,还具有音乐审美的能力。
接着第二天晚上,向哥雪讨教的布谷鸟则对自己的歌唱本领有很强的自尊和自信。作为人类的哥雪听来,布谷鸟只是一直在重复地唱着“布谷”、“布谷”这两个音而已,但布谷鸟却很认真地告诉哥雪,要是布谷鸟的同伴来听的话,一万句“布谷”就有一万种不同的音调。在这里,宫泽贤治其实暗示了人类如果只是从自我本位出发,是无法真正理解和融入大自然的。相对于哥雪的心浮气躁的态度,布谷鸟对学习的热情和谦卑的态度,使哥雪不再轻视动物,开始向动物敞开心扉,共同探讨音乐,并获得了作为音乐家的人格上的成长。
在故事的结尾,哥雪在舞台上演奏了在第一晚拉给大花猫的那曲《印度猎虎》,最后得到好评“只不过十来天的时间,你竟演奏得这么棒!和十天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呀!”最后,哥雪“望着那天布谷鸟飞去的遥远的天空,喃喃说道:‘啊!布谷鸟,那天真是对不起了!’”这是哥雪在对于自己之前傲慢态度的忏悔,意识到要平等看待动物。正是如此,哥雪本人通过与动物的交流才能得到磨炼,放弃了自身的固执,在音乐上得到成长。 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平等地看待万物,不能持轻视态度,不论是人还是动植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能力, 或许彼此还可以互补长短,取得长足发展。
三、积极乐观
宫泽贤治的一生可以说是短暂且凄苦的,生前受到各种冷遇,死后才声名鹊起。因此 ,他的作品里也充满了孤独感和挫败感,但他又向往人间天堂,很多作品的最后结局也是向往美好的未来。最具表现这一意识的就是《夜鹰之星》。《夜鹰之星》是他生前没有发表的作品,也是最能体现作者思想的作品。主人公夜鹰夜里飞行,以捕食甲虫和飞虫为生。夜鹰是一只外貌丑陋的鸟,因此遭到同类的冷嘲热讽,又由于名字带“鹰”遭到鹰勒令改名的威胁,所以夜鹰请求日神、星神的帮助,想成为星星,但都遭到它们的拒绝,最后,夜鹰靠自己的力量变成了星星。
这一路,夜鹰受到很多歧视和威胁,同类骂它“看那丑样!真给我们鸟类丢脸”,鹰看见它就说“赶快给我改名”。夜鹰心里也满是委屈和孤独,可是它并没有屈服那些强势力,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向太阳公公、大熊星等求助,虽然屡次遭到拒绝,可还是满怀希望地继续前进,最终“像狼烟一般直冲云霄,飞到半空,……夜鹰不停地向上飞,向上飞……过了一会儿,夜鹰清晰地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静静地燃烧,像磷火一样,放射出美丽的蓝色光芒…永远不停地燃烧”。在这里,宫泽贤治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歧视有威胁也有曲折,但是不能放弃,一定要不断努力进取,最终会有所收获,实现自己的愿望。
四、结语
宫泽贤治虽然逝世大半个世纪了,但他留下的最大遗产,却是一篇篇清新质朴、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他的作品表达了一个朴素的理想主义者关于天地人伦的深邃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童话早已打破‘童’的限制,并不是纯粹的童话。因此希望我们能从他的童话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迪,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人间天堂。
参考文献:
[1]恩田逸夫.宮沢賢治論1[M].東京書籍,1991.
[2][日]大藤干夫.宫泽贤治[A].中川正文.给学习儿童文学的人们[M].世界思想社, 1977.
[3]杨凤莲,李红旗,胡毅美译.宫泽贤治童话精选(上册)[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4]陈剑.保卫自然的呼唤——宫泽贤治童话的教育意义[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
作者简介:刘恋,湖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