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86

  

二程“教化”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 丁 静 赵 伟

  [摘要]程颢、程颐兄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教化”在他们的思想体系和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二程的“教化”思想内涵丰富,能够为解决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认知水平、深化情感认同、进而养成高尚的价值行为。
  [关键词]二程;“教化”思想;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不仅涉及思想层面,还涉及文化和心理层面,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共识也是影响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我国历史上既不是以法治国,也不是以宗教治国,而是以“德”或“道”治国。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一、二程“教化”思想的内涵
  (一)理是二程“教化”思想的核心内涵
  一般来说,在传统文化中,理不但具有客观规律的意义,还具有道德伦理的意义,实现“崇德”的目的,为传统社会提供经典的教化作用。二程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声称:“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无理”。(《遗书》卷五)二程将忠君、孝父等纲常观念提到普遍原理的高度,使之永恒化、绝对化,真正奠立了正统理学价值本体论的根基。
  二程提出二重人性论,完成了儒学史上的综合创新。他们认为“天命之性”是理想的人性,是至善的,人应当自觉地恪守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范畴的约束,不会去做坏事;然而,“气质之性”是现实的人性,具有恶的因素,由于受到人欲的蒙蔽,现实的人便可能做出种种不道德的事。二程注重塑造理想人格的人文精神对今天急功近利、工具主义盛行的社会也颇具借鉴价值。
  (二)内省是二程“教化”思想的主要方式
  二程兄弟是理学的奠基者,又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具有相当影响的教育家。在长期教育实践中,二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它一方面是其理学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二程倡导“内省”的自我修养方式,提出了格物致知、主敬集义、深思自得等自我教育方法。
  二程主张修养必须“致知”。程颐说:“进学则在致知”(《遗书》卷十八) 。“致知”是修养学习的首要目的,但“如致知,须要格物”(《遗书》卷十七) 。“格物”即“穷理”,是穷天理、穷万物之理。从本质上说,二程的格物致知并非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和对知识的不断积累,而是努力发现人心中固有的“天理”,努力挖掘人内心固有的良知,无论是深思,还是自得,都是内心修养的方法。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遗书》卷二十五)。二程反对自暴自弃的态度,反对“生而知之”和“上智与下愚”皆不可变的观点,指出人的先天禀性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是否乐于受教。若乐于受教,“下愚”也可变为“上智”;若懒于受教,“上智”也会变为“下愚”。据此,二程提出“学至于质变,方是有功”(《遗书》卷十八) 的命题,极力强调教化对于改造人性的重要性。
  二、二程“教化”思想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合理借鉴二程的“教化”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升华认识、净化心灵、领悟崇高,实践高尚的价值行为,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论教育,提高认知水平
  所谓情感教育,二程反复强调“知先行后”说,即把关于“理”的知识观念变成行动的指南,坚信它的正确,并把道德原则变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当今高校要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线索,引伸和完善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以社会主义为本质的公民意识教育,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
  (二)道德实践,养成高尚行为
  所谓行为教育就是在明“天理”可“至圣”过程中恪守的行为举止。二程非常重视道德实践,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根据调查,虽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但“行”却远远跟不上。“知”与“行”不统一这种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人格特征之间的矛盾与差异,不利于他们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系统化,必将成为青年大学生共同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潜入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进而作为人们的价值传统和文化精神长期稳定下来,发挥代代相传的价值传递效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二程开辟的以“穷理”为目的的理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二程注重道德教化的思想,对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要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进行辨析、思考和选择,建立“知—情—行”的循环系统,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提高对价值观的认识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自觉地确立主导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SJB8800023)、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重点项目(XC208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静(1974—),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赵伟(1981—),女,安徽蚌埠人,讲师,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程“教化”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