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水平,除了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教师素质等因素外,学习者自身因素也影响其自身的外语学习,例如,情感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90后”一代的外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因素:动机、态度、自信心,并有针对性地对“90后”大学生外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情感因素;教学启示
一、引言
出生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他们思想独特、个性十足、创新能力非凡。在教育方面,他们从小学开始就接受素质教育,他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虫;而是个性鲜明、思想开放, 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新新人类。在外语学习方面, “90后”一代从小学就开始了正规的英语学习,其外语能力在整体上较同年龄的“70后”“80后”要高。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动机、态度、自信心等。国内外学者对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时代不同,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不同,即使同一时代,不同的学习者,情感因素也千差万别。本文主要分析了“90后”一代的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并得出几点教学启示。
二、“90后”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外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影响外语学习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和自信心等。
(一)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皮连生,1998)。产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需要可以分为四种: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工作需要和教育需要(范谊、芮渝萍,1998)。Gardner和Lambert(1972)在分析外语学习的动机时,提出了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产生融合型动机。工作和教育发展需要产生工具型动机。在我国,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持工具型动机(束定芳、庄智象,1998)。
“90后“成长在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世界信息交流的工具,其使用范围涉及到科研、生产、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因此英语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受教育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技能。这意味着学习英语的融合性动机在“90后”一代外语学习者身上体现更为明显。对新事物有极大好奇心的他们对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会有极大的兴趣,这使他们学习目的语持有长期的热情。同时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使“90后”一代变得十分现实,外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也明显增强,大多数人是为了考试、升学和就业,并不是真的有兴趣。不论持哪种动机,都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二)态度
态度一般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王初明,1996)。Stern (1983)认为,外语学习中有三种基本态度:对目的语社团和操纵该目的语成员的态度;对学习该语言的态度;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般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态度对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和最终取得成功都极其重要。
“90后”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也就是说“90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媒介去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国外文化对“90后”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快餐文化,时尚潮流,生活方式等等。他们对外国文化持积极态度有助于其学习外语。当然并不是所有“90后”都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有些学习者把外语神秘化,或产生轻蔑或敌意的态度,认为外语学习与自己相之甚远,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持消极态度对外语学习就造成阻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重要性。
(三)自信心
自信心是语言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因为智力、生理及其它情感因素的作用都要在有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高度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学生学习成功率相对较大。自信心较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愿意大胆地用外语去交际,这样他们就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外语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及周围人的许多肯定及赞赏,每当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时,鲜花与掌声常伴他们左右,这使他们自信又脆弱,承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但就外语学习方面的自信心来说,他们还是有较高的自信的,他们敢于尝试使用一门新的语言,即使在还没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他们会试着有仅有的知识及语言能力去交流,他们的语言创新性很强。
三、外语教学的启示
综上文所述,“90后”对英语学习的综合型和工具型动机都较前辈人的要强;对英语学习态度较积极,能够接受甚至向往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得较为自信。基于“90后”大学生外语学习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情感因素,笔者对未来“90后”大学生外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基础英语和ESP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一般把专业课作为第一重要,而把英语学习放在次要位置。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过四六级考试,或拿学位等。其学习动机不强,原因之一是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其专业知识联系不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开设ESP教学,即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对“90后”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可以先将外语引入到大学各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然后逐步将语言优势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因此在他们升入大学后,可先进行两年的专业基础识和外语基础的巩固与发展学习。两年后大部分学生将会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这表明他们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已达到一定水平。而且他们对所修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此时,即第三学期开始ESP教学,逐渐引导学生们将外语能力向专业化发展。这种英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90后”外语学习的综合性动机,能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即能将英语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最大程度得发挥所学知识。
(二)将新型的多媒体教学从课堂运用扩展到课外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就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90后”从小学开始就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的,这有助于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思考。由于“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好奇心较强,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较为感兴趣。课堂教学可能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因此在“90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而且要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网络具有能够传播大量信息的特点,为学生们选择性地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借助网络,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增加学习外语的兴趣。
(三)教师应注重激励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好的动机,引发积极的情感,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例如,鼓励学生多用英语交流,不要因怕犯错而不敢与外教交流。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和进步,更加需要能够应用外语与相应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沟通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英语教学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90后”一代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应用外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也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总之,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愉快自信的学习。
作者简介:于艳,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