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11期 ID: 153906

[ 李正海 文选 ]   

信息的含义及其时代意义

◇ 李正海

  [摘要]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日益转型为一个“信息社会”。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的概念及其时代和哲学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物质;能量;哲学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日益转型为一个“信息社会”。人们已经开始将信息上升到哲学高度来予以认识。维纳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和能量是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控制论的这种著名观点之一已经得到当今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一、信息的含义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信息作为科学的概念,首先是在信息论中得以专门研究的。维纳(N.Wiener)在《控制论》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就不能存在下去。”1928年哈特莱(R. V. L .Hartley)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信息传输》的论文,对信息的研究成果为信息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申农(C.E.Shannon)1948年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几乎与申农(C.E.Shannon)同时,维纳(N.Wiener)也发表了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标志着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
  维纳(N.Wiener)把信息概念引入控制论,将信息概念与人的认识、动物的感知活动联系了起来。他在1950年发表的论文《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指出:“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我们支配环境的命令就是给环境的一种信息”,因此,“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这表明,信息就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在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
  所谓信息,并不是指事物本身,而是指用来表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我国学者钟义信指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表述。”但是,显然的是,信息与认知主体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因而,从认识论意义上讲,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是自在的自然信息和人的精神活动的自为、再生信息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它是巳被人类认识把握,以及人类意识和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那部分信息世界的总称。可以把整个存在世界划归四个次世界(一个物质世界和三个信息世界);世界一——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以物质体的形武存在);世界二(信息世界一)——自在信息的世界(以自在信息体的形式存在);世界三(信息世界二)——自为、再生信患本身的活动(主观精神的世界);世界四(信息世界三)——再生信息的可感性外在储存(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在三个信息世界中镶嵌着三个社会信息世界。”[1]
  按照活动领域,社会信息又可以分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政治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等,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资源。社会信息无不对人的心灵产生影响,除非它不被心灵所感知。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信息正是思维的材料,没有信息,人类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展开。
  三、信息的意义
  自从信息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信息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广泛而深入的变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第四大产业,信息经济的崛起首先标明人类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的转型和更替,这就是以物质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向以信息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的转变。
  (一)信息的时代意义
  按照某些西方学者的意见,人类的文明先后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从20世纪中叶,特别是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经济体制和模式的转型又直接导致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转型,这就是从工业文明社会向信息文明社会的转型。
  “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又称信息化社会,是指工业化社会之后,信息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在农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2]
  邓小平同志1984年著名的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正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大多数人对信息内容服务业的期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口号则反映了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核心思想。党的十七大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提,这在我们党内还是第一次,而把“五化”中的“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放在一个部门里来统筹管理,这在我国工业的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
  信息社会文明的出现所引起的却是—种全面的人类文明的转型,它对传统社会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不单单有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跃,更涉及到文化、体制的变迁。鉴于此未来科学家托夫勒大声疾呼:人类不止在过渡,而且在转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社会,而是一个崭新文明的再创造。
  (二)信息的哲学意义
  不光“老三论”——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突出地强调信息的作用,包括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和协同论在内的所谓“新三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例如耗散结构论就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不断地在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参考文献:
  [1]邬焜《试论社会及社会信息的概念、范围与性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第78页《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1卷第1期
  [2](P869《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词林》王继昌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5月第二版,2008年5月第一次印刷)
  
  作者简介:李正海,郑州广播电视大学。

信息的含义及其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