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研究表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高度焦虑是一个重要因素。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英语老师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语言练习环境,实施小组协作学习以及“主动交流记录”法等多种教学模式,重视外语语言教学与文化内涵讲授,激发学生主动讲英语,帮助学生克服口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口语;焦虑;现状;对策
培养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关键课题。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尤其是焦虑情绪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焦虑泛指一种紧张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英语口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生在用口语表达时产生的恐惧、不安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有利的影响,但过度焦虑会对学习具有消极的影响。为此,对我国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感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感的现状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甚至根本不敢开口说英语,高度焦虑是一个重要因素[1]。许多学生把讲英语当作是一种煎熬,不愿主动讲英语。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不愿也不敢主动参与讨论。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几乎100%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其中有32.6%的学生认为考试的压力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可以导致焦虑情绪;还有30.3%的同学认为教师不恰当的纠错方法、对学生不适宜的态度可导致学生的焦虑心理;29.7%的学生因为害怕当众出错丢面子,从而产生焦虑心理[2]。
同时,调查显示,英语口语焦虑在一些学校、一些班级甚至个人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3]。
二、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感的原因分析
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有关调查,笔者认为,导致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感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自信是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的最大障碍
学生缺乏自信时就会紧张、忧虑、坐立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发言时往往会有语音变调,语句不连贯,甚至根本说不出话来。尤其是性格内向型的同学,他们因为缺乏自信,根本不愿意开口,或者说是不敢开口,怕犯错误。
缺乏自信的因素较多,除性格差异等因素外,学生缺乏必备的语音、语法、词法和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及技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交流机会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样导致英语口语焦虑心理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很少有机会练习口语,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的环境。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就缺乏自觉的交流意识。多数学生害怕在课堂上发言,这与他们平时缺乏交流机会、缺乏必要的口语交流锻炼密切相关。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他们的焦虑程度会有所降低与缓解。
(三)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对口语焦虑形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无疑与传统文化习惯有关。因此,传统文化所造成的英语口语焦虑值得重视。孔子说“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中国学生传统的文化习惯是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语,担心说错话带来不良后果。当学生违背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时,就会变得恐惧、焦虑。
(四)某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口语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甚至包括大学在内,课堂教学习惯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忽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偶尔有学生回答问题时,一旦出错,老师不十分恰当的纠正时机和方法,往往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不敢开口,课堂气氛愈发沉闷,学生对口语更为焦虑。
三、降低英语口语学习中焦虑情绪的对策
口语焦虑和考试成绩、尤其是口语水平提高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必须积极寻找对策,帮助他们减轻英语口语焦虑。鉴于以上产生及增加英语口语学习焦虑情绪的原因,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语言练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教育学”理论,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时,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习效果将会大受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焦虑感,努力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改进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学生口语表达中的过错,应该以合适的方式对待,注意纠错的时机与态度,多用鼓励的话语,从而降低学生因为出错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培养学生在口语课上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尤其是内倾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适时预告教学计划,激励学生在口语课前进行必要的笔头准备,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感,促进口语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克服性格障碍,增加交流机会
小组协作学习在口语教学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协作学习中,同学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多,每个同学的发言都代表小组集体的成果,一方面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提高,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说口语的自信心,从而降低了学生说英语的焦虑情绪。
此外,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口语练习,大大增加英语学习中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并有效地避免被教师点名提问的紧张感、焦虑感。那些性格拘谨的内向型学生可以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参与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加他们说英语的机会和自信。
(三)利用“主动交流记录”法,激发学生主动讲英语,营造良好的的语言环境
布鲁纳在其认知——结构学习论中指出,学生一般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即求知欲)、“胜任”(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这三种内在动机都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教师可以主动激发学生的这些内在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大多数学生课堂上被叫到都会变得紧张、焦虑,因此可以尝试由学生主动进行英语交流。学生主动上台表现,表现后立即记录交流次数,形成“主动交流记录”,也就是把每个学生(也可以是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每次主动进行英语对话的次数都详细记录下来。具体做法是:①每课时留出约10分钟左右,由学生主动用英语对话,谁愿意谁就主动上台;②交流对话内容可以自定,但上台对话时必须脱稿;③学期最后公布各位同学主动交流的次数,并折算成总评成绩中的得分。因为是主动上台,学生紧张感就会削弱。而且,在“主动交流记录”中,无论讲得好与差,讲一次就记录一次,讲一次就体验一次小的成功,不断地主动交流对话就能不断体验小成功的喜悦,提供了较多讲英语的机会,并激发了大多数学生讲英语的主动性。“主动交流记录”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的语言环境,降低学生的口语焦虑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四)重视外语语言教学与文化内涵讲授,夯实基础,明确中外文化差异
缺乏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是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导致学生口语焦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积累显得尤为必要。在语音方面,音标是重点,同时注重传授节奏、重音、语调等知识和技巧,尤其是易受母语影响的语音、语调。在词汇方面,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技巧,以及一些习惯用法、常用语等;区分书面语与口语的用词差异。在语法方面,指导学生掌握基本词法、句法等普遍规则,以及一些特殊形式。在文化知识方面,多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强调中外文化存在的明显差异等。这样,夯实语言知识基础,明确中英文化背景差异,有利于降低、甚至消除中国传统文化习惯对口语焦虑心理形成的影响。
总之,英语教师,尤其是口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尽量提供最佳的课堂输入,充分利用小组协作学习以及“主动交流记录”等多种方法法,丰富口语教学形式,夯实语言知识基础,明确中英文化背景差异,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主动讲英语,有利于调动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降低口语学习的焦虑情绪,促进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作者简介:王壹清(1989—),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