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8期 ID: 157166

[ 刘卫平 文选 ]   

让语文课堂轻松起来

◇ 刘卫平

  作为一名基层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来自乡村的孩子,我切身体会到语文课堂沉闷的滋味。细想原因,有自身学识的局限,有教学资源的匮乏,有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在经过了一段牢骚期后,自然想改变现状,怎样让语文课堂“好玩”起来,琢磨着还带点雅趣。我开始不停地尝试,几年来,效果不错,颇有几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欣喜。
  一.时尚走入课堂,语文渠水清悠悠。
  “90后”爱时尚,赶时髦,听流行歌曲,看大片。我尝试有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视、网络资源。让学生谈《亮剑》精神,讲我的兄弟顺溜的心路历程,侃农场里“偷菜”的那些事,聊《蜗居》的心酸,看中国的房价,连线“感动中国”栏目,关注“暴走妈妈”“信义兄弟”……对话题作文“学会感恩”进行指导时,我见缝插针地融入了手语版《感恩的心》MTV,让学生听旋律,学手语,懂感恩。并盘点明星感恩的故事。引进时尚,学生意识到语文课里可以有影视元素,可以生活化,让他们感受课堂的“好玩”。
  二.情感浸润课堂,学子心田情依依。
  时代在变,处在青春律动期的少男少女似乎有些共性:见多不怪,较自私冷漠,追求物质享受……老师可引导学生捕捉语文天地里的动情点、煸情篇,进行情感的熏陶。如李密“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亲情;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忠情;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悲情;李清照“却把青梅嗅”的闲情;杜甫“艰难苦恨繁双鬓”的郁情;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情;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情;窦娥“六月飞雪”的冤情等。当然,语文课里最敏感的就是爱情,回避爱情是不现实的。我省高考题就选取了皇甫松的《采莲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初恋少女特有的羞怯,以及大胆热情抛莲子的逗情举动。鉴于此,我领着学生分析《致橡树》的爱情观,领略情侣双方比肩而立,女性独立而不迷失自我的新时代爱情理念。这里没有盲目附庸,有的是同甘共苦和互相尊重。再联系现实生活中那些傍大款、玩潜规则的行为,在对比分析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指引。在课堂上,感受“或恐是同乡”(《长干曲》)的朴素率真,品味“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的海誓山盟,吟咏“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的理性决绝。了解《柳毅传》中国古典式“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现实,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爱情悲剧。让学生懂得,亲情需珍视,因为它珍贵;爱情要理性,因为它苦涩。
  三.游戏烹调课堂,教学大餐美滋滋。
  让学生编课文对联,一箭双雕:记住文学作品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如“薄命女薄命赴清池,多情郎多情挂东枝”(《孔雀东南飞》)“一夜风流项链即锁链,十年辛苦闹剧成悲剧”(《项链》)“各言其志四子声情并茂,独与一人师徒心领神会”(《侍坐章》)“足智多谋为赵国两挫秦王官拜上卿,宽心大量顾大局又让老将名传青史”(《廉颇蔺相如列传》)“椟中有玉,杜十娘以身相许;眼内无珠,李公子见利忘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师生收集或编写课文联,记住了作品主旨、内容,鉴赏了人物形象,虽有难度,学生却是跃跃欲试,乐而忘返。
  补文学作品的潜台词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黛玉之死》中那句“宝玉,你好……”的潜台词很丰富,学生补充的积极性很高。无聊的有“宝玉,你好帅”浅层次的有“宝玉,你好无知”“宝玉,你好自为之”“宝玉,你好傻,怎么能抛下你的林妹妹去娶宝姐姐呢?”有点意思的有“宝玉,你好薄情,既有金玉良缘,说什么木石前盟?”“宝玉,你好好活着,我们来世再见”“宝玉,你好好考取功名吧,忘了我们的叛逆”。
  语文源于生活,又雅于生活,本该很有意思,让语文课“好玩”起来,不走条条框框分析的寻常路,也未尝不可,正如《功夫熊猫》中的那只憨态可掬的胖熊猫,在游戏中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偶尔将语文之车拐入羊肠小道,或许更能领略其“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景。
  
  刘卫平,教师,现居湖北仙桃。

让语文课堂轻松起来